首页
>资讯中心>时政要闻

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 谱写海洋经济突破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2年09月08日 08:00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产业是我市的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市海洋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在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码头,塔吊高耸,鳞次栉比的远洋生产船、渔业辅助船整齐停靠在码头边。

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依托于第一批全国文明渔港——沙窝岛中心渔港,于2016年3月被农业部正式批准设立,是目前北方唯一、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2017年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基地规划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期规划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集中建设中心渔港、精深加工、交易市场、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区。目前,已完成一期四大功能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二期工程,基地的建设运营对于推动我市乃至我国北方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市是国内远洋捕捞产能最大的县级市,拥有远洋渔船317艘,占全省总数的56.4%。2021年,远洋渔业企业自捕回运进境水海产品51.5万吨,占全省总量90%以上。此前不久,省口岸办批复同意沙窝岛中心渔港1号至7号泊位临时对外启用,这是山东省首个获批临时对外启用的渔港码头项目,彻底解决了我市国际远洋渔船停靠问题,对于加快渔业走出去步伐,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东北亚水产品贸易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看着今日忙碌繁华的基地,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港。靖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连仁杰告诉记者,10年前,整个港池面积不到200亩,远洋渔船停不进港,只能停靠近海渔船。如今,港池面积达到42公顷、600多亩,可停靠远洋渔船近1000艘。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荣归故里”计划和《荣成市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企业更加有信心做大做强。

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我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在海都海洋食品公司鱿鱼精深加工车间,一天满负荷运转可加工鱿鱼150吨。近年来,企业坚持进行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努力实现鱿鱼精深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我市不断巩固和放大海洋全产业链领先优势,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鱿鱼、金枪鱼、冷冻调理食品和海产罐头加工出口基地,涌现出赤山集团、靖海集团、百合生物、达因药业等一大批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药品精深加工企业群体,走出一条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串联的效益倍增之路。

据赤山集团总经理助理高飞越介绍,此前,赤山集团主要以近海捕捞水产品粗加工为主,后来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鱿鱼在国外市场认可度非常高,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市港口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集团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鱿鱼产业,一方面在海上加快实施专业鱿钓船的更新改造,鱿鱼年捕捞能力从原来的1万吨增长至6万吨。另一方面,围绕提升鱿鱼加工能力和提升产品附加值,连续实施运通、海博、海都等三处专业鱿鱼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整个集团鱿鱼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的规模,发展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鱿鱼精深加工基地。

我市还发挥岸线港口优势,突出“龙头引领、引进盘活、两业融合”发展,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船舶维修(保税)基地。目前,全市有黄海造船、三星重工业(荣成)、鑫弘重工等修造船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24家,2021年完成产值55.9亿元。

在深入推进海洋一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旅游链”。在近期举行的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市获得2021年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荣誉。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海洋牧场1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11处,实现了由粗放型经营向精致渔业的华丽转型。

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运营经理卞大鹏告诉记者,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最大的特点和特色,就是生态海洋牧场的建设,也是通过最早的721生态养殖模式,到现在海水生态立体养殖模式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碳汇经济渔业后续发展潜力。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在新征程上,我市正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在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上,做规划、出政策、聚人才、兴产业,增添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