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服务活动>文化展览讲座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5117/2022-04764
    • 发布单位: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 内容分类:文化展览讲座
    • 成文日期:2022-07-25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全域普及“三渔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年07月25日 12:19 来源: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荣成三面环海,是中国第一渔业大县。千百年来,对大海的信仰与崇拜,贯穿于荣成沿海渔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为祈求海龙王护佑平安、风调雨顺,逐步形成了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祭祀仪式,创作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渔家锣鼓、渔家秧歌和渔民号子,统称“三渔文化”。

近年来,荣成市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聚力打造极具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三渔文化”,实施全域普及、全景展示、全民共享,达到了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效果,走出了一条乡土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2021年和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以“三渔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荣成“大鱼岛渔村村晚”“西霞口渔村村晚”两度入选,全球直播展演,成为山东省乡村文化特色品牌。

“三渔文化”在荣成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过去一直以群众自娱自乐为主,缺乏规范有效的传承。荣成市将“三渔文化”普及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文化馆镇街分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景区景点为载体,组织文化志愿者到基层、进景区,全域普及、全景展示。通过举办一系列“三渔文化”创作、赛事、展演等活动,以奖代补、以赛带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荣成“三渔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村庄走进景区,从荣成走向全国,成为熠熠生辉的海洋文化艺术瑰宝。

荣成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提升“百千万英才计划”的意见》将“三渔文化”传承人纳入全市重点培训计划,对传承项目和传承人进行扶持。制定系列配套扶持政策,从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三渔文化”文艺骨干,进行专业集中培训,并组织创作一系列“三渔文化”原创作品。

群众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是主力军。荣成市突出群众在“三渔文化”传播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专业培训队伍下到基层,在荣成市开展“三渔文化”普及培训,各镇街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进行点单,文化馆根据村居需求派出教师下乡,对群众演员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年举办专业培训300余场次,遍及全市所有22个镇街、841个村居,20万人次接受培训;组建起28支“三渔文化”专业表演队伍,“三渔文化”表演群体规模达6.3万人,实现市镇村三级团队体系全域覆盖,让“三渔文化”在基层扎稳根基、有序传承。

在全民全域普及的基础上,荣成市每年都要举办全市秧歌大赛、锣鼓擂台赛、渔民号子表演大赛等赛事,引导表演团队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谷雨节等传统节日和“三八妇女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国庆节”等节庆纪念日,均举办系列文化庆祝活动,“三渔文化”传承人现场展示展演,基层群众热情高涨。仅2021年,全市以“三渔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展演赛事就开展了30余场次,直接参与者达2万多人次。

荣成市依托“一年一村五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把“三渔文化”表演的舞台搭建到村庄、景区、广场、集市,为乐于参与文艺表演的群众提供展演展示的平台。对参与竞标“一年一村五场戏”的表演团队,要求申报的节目中传统“三渔文化”内容须占到总时长的三分之一,传统的渔家锣鼓、渔家秧歌、渔民号子成为荣成乡村大院里最具特色的表演项目。

荣成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将“千人锣鼓大赛”“千人秧歌大赛”等群众性文艺演出搬入景区,同时在荣成渔民节、成山头吃会、赤山庙会等传统节庆中嵌入“三渔文化”表演,创新融入游客参与的展演形式,将传统渔家祭祀活动打造成为一场游客深度参与的地方文化盛宴。2021年4月,荣成渔民节在东楮岛景区举行,参与“三渔文化”展演人员达1800多人,现场吸引游客2万多人。

如今,“三渔文化”已成为荣成重要的文化符号,被授予“中国渔民文化之乡”称号。以“三渔文化”为代表的荣成海洋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荣成)生态保护区列入省级立项保护,代表山东省冲刺国家级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