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190273/2022-03706
    • 发布单位:荣成市发改局
    • 内容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成文日期:2022-06-1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关于荣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时间:2022年06月13日 11:11 来源:荣成市发改局 浏览次数: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双百”挂包服务,推动总投资64亿元的48个重点技改项目落地。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级优秀,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全面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粮保险+社会化服务”种粮模式,新流转土地1.1万亩,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

——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聚焦海洋生物食品、机械制造、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链,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拓展生态名优养殖,全面实施海参、鲍鱼、海藻“种子工程”,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总数达到17处,成功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海洋生物食品产业入选山东省首批十大特色产业集群,我市获批山东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现代海洋冷链物流产业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

——精准投资有力有效。稳步推进挂包服务、双招双引、项目攻坚,推动实现投资结构优化。深化“一企一策”“科技副总”“分组座谈”等服务机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1家,百合生物和达因制药获批全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出台《荣成市招商引资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大宗商品进口业务实现破题,泰祥国际物流园成为山东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4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321.8亿元的11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115个。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等实现新突破,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3个,被确定为全省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是全省唯一肩负“双试点”任务的县级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龙眼港、石岛港融入全省港口开放大格局,口岸通关效率全省领先,获批海洋食品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5家,21个项目获批省级科技计划,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山集团获评省长质量奖。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精准把握山东省“六稳”“六保”政策包,政策落地99条,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共服务事项中111项纳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办理、28项纳入社区服务大厅办理、21项纳入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办理,10分钟便民服务圈加速构建。推行证照“三联办”“三级办”“三通办”,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分别压缩71%、80%、78%,简易注销由45天压缩至20天,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聚焦群众关心关切重点,抓基础、补短板、兜底线,群众满意度居威海首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眼科医院搬迁和康宁医院扩建,全市医联体及分级诊疗合作单位达到22家。高考一本上线率全省领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影响力,志愿服务队达到1400多支,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创新“海螺姑娘”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模式,投入运营的暖心食堂覆盖全市65%的村居,市光荣院建成并投入使用。43个村接入城区供水管网,34个村实施管网改造。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企事业单位退休金继续提标扩面,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以内。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工作意义重大,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商品和服务供需失衡,全球性产能过剩,通胀压力和经济趋势分化,周期性流动趋紧,制约经济增速反弹。

从国内环境看,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把握宏观调控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效应逐渐释放,经济形势逐步向好,经济增速将趋向潜在增长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从我市情况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艰巨,经济面临深度转型发展、区域竞争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等多重压力。产业发展处于结构调整期,先进制造业发展还不充分,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创新能力还不强,培育壮大新动能不够,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尽管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但是我市经济体量大,产业链韧性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省委将我市确定为对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系统集成改革“双试点”,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在此基础上,产业链条发展优势加快形成,项目建设新动能蓄势突破,政策集成效应持续放大,为开创建设现代化新荣成提供坚强保障。

结合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参考中央和省、市预期目标安排,考虑我市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需要,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政策措施

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在建设现代化新荣成中促进共同富裕,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前列,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县域范例。

(一)坚持巩固产业链、壮大集群,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突出“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导向,坚持实业为王,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提升上下功夫,狠抓基础再造,狠抓产业策源,狠抓强链补链,推动实现经济大盘稳定。

夯实骨干产业链条。海洋食品产业,实施蔚蓝谷海洋科技园三期等14个精深加工项目,好当家海参育苗打造全产业链条。机械制造产业,坚持开放式培育,康派斯新能源车辆在美国设立制造工厂,龙河车业开发专用车型,拓展国内市场。船舶修造和海工装备产业,开展离岸维修服务,打造省级船舶维修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年内造船完工量45万载重吨。现代服务业,建设专业化、综合性冷链物流中心,争创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核电装备产业,实施“智慧能源推进工程”,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和一号”平台,推动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及早投入运营,做强全国核电行业首个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打造“核能+”发展创新模式。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培育歌尔微电子、芯长征、阅芯电子等龙头骨干企业,年内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275%。新材料产业,跟踪航盛锂电池、有研稀土、维赛复合材料等项目实施,年内新材料产业产值翻一番。

积蓄蓝色发展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青啤荣成工厂搬迁扩产,打造海洋休闲食品“青啤伴侣”;推动海水养殖由浅海向深海发展,建设海洋牧场“荣成样板”。发挥海洋经济示范作用,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建设寻山藻类及贝类苗种、虎山海参苗种2个海洋种业园区;主动融入威海全域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战略部署,争取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落地荣成,年内渔业总收入突破1100亿元。推动涉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口岸开放力度,加快推进威海港托管经营龙眼港进程,适时开通龙眼港至韩国、日本集装箱航线;实施沙窝岛远洋渔业基地冷链仓储中心、北海救助码头等项目,打造北方最大的渔船集散中心。

(二)坚持项目引领、双招双引,挖掘双循环经济潜力。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聚焦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以项目攻坚和招引服务,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焦项目带动强支撑。围绕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争取苏州外国语学校、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等7个以上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42个项目列入威海市级重点项目库。加大项目储备预研力度,抓好84个荣成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重大项目加快落实落地。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策划和资金保障,谋划专项债项目,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和债券扶持。

聚焦企业发展引合力。扎实开展“智能制造三年提升”行动,完成20家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蓝润金枪鱼争创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瞪羚企业3家。突破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骨干企业冲击新目标,扶持优质企业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促成百合生物上交所主板上市。

聚焦双招双引增动能。实施招商引资“1356”工程,建立一支上下联动、高效协作的专业招商队伍,搭建投资信息运用平台,力争产业集聚度、项目签约率提高10%以上。深耕日韩,融入胶东一体化经济圈,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西三角、华中经济圈5个重点招商区域,加大招商奖励力度,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抢抓RCEP正式生效机遇,在产业链供应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国企招商上突破提升,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

(三)坚持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争当精致城市排头兵,打造精致城市样板,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标准迈进。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中心城区围绕提升首位度和集聚力,突出抓好桑沟湾海岸带保护性开发,加快成山大道、南山路两侧延伸发展,优化城市中央生态活力区、樱花湖板块、城铁物流园等组团功能,打造“一带、两轴、N组团”的发展布局。石岛管理区深入推进环石岛湾文旅康养和临港经济示范带“两带”一体发展,海高园核心区、海洋食品及冷链物流集聚区、核能利用国际创新示范区“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全域一城、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样板。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丰富环海度假黄金岸线业态,加快那香海、西霞口、天鹅湖核心景区提升,增强虎头角、朝阳港、马栏湾片区开发活力,打造“一环、三核、三片区”幸福产业发展新高地。人和、虎山、俚岛等沿海强镇,打造以微型产业集聚区为空间单位的特色小镇。

完善城乡功能配套。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新建9条市政道路,升级改造10个小区、39公里燃气管道,完成崖头河、沽河流域50公里及20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30个村完成饮水管网改造,新建5G基站384个。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突出重点板块更新,加大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拆迁力度,加快实施城市中央生态活力区商务起步区建设、幸福街区域更新等标志性工程,将樱花湖、滨海公园打造成为城市新场景、新地标。

突破实现乡村振兴。坚持提升乡村振兴支柱产品知名度,改良传统果园4000亩,建成运营苹果期货交易中心,年内现代苹果产业规模突破20亿元。建设精致宜居乡村,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省级清洁村庄224个。支持60个原省定贫困村及3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巩固脱贫成效,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找准改革着力点、关键点,打通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痛点、堵点,增强稳中求进动力支撑。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项目管家”服务品牌,将立项用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的48个审批事项精减为29项。拓展“快捷办”模式,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全量发放,可网办率、可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100%、99%以上。创新服务机制,实施工程项目分阶段办理,项目开工时间较以往提前30-60天。

强化纾困惠企服务。加强政策统筹衔接,抓好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落地见效。加强“亩产效益”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资源要素精准滴灌到企业。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供应土地4500亩以上。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年内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提高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年末新增各项贷款余额70亿元以上,争创国家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坚持探索先行先试。突出抓好综合改革、系统集成改革2个省级试点,围绕探索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加快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等60条重点任务清单,跟踪督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围绕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等21条政策需求,加快争取一批有利于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落地实施。

(五)坚持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共同富裕生活成果。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提高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走出具有荣成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在居民增收能力建设上,找准提高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的突破口,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快补齐共同富裕短板。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扶持创业800人次。新增合作社联合体10个,带动加入村平均增收10万元。

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上,着力改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新建蜊江小学、石岛凤凰学校2所学校,对府新小学等8所校舍进行改造,把青少年科教中心打造成知名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深化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培育特色学校10个、特色项目20个、特色学生社团30个。

在健康服务水平提升上,实施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第三人民医院、人和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完成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等4个省市级临床重点和精品特色专科创建,石岛人民医院设立市级创伤中心和基层心衰中心。

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上,推动基本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等补贴标准。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提升特殊群体救助水平。推广“威你保”普惠型商业保险,健全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年内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

(六)坚持树牢底线、擦亮底色,匠心筑造平安幸福家园。强化底线思维,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创造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推动常态化精准防控和专业化应急处置相结合,扎实做好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落实相关防疫防控措施。推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提升疫情防控应对能力。抓好口岸防控工作,持续强化管控,及时切断疫情输入风险。

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启动新一轮河湖生态整治,实施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落河和沽河综合整治、大岚河景观提升工程,一体推进入河湖海排污口常态监管。完成伟德山生态修复任务,实施石岛湾、朝阳港海岸带保护修复,年内新增绿化造林1万亩以上。编制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严控新增“两高”项目,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68万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争取企业碳汇贷款,推动资源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倾斜。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围绕生产供应充足目标,巩固种粮成效,抓好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左右,村级种植规模小麦、玉米突破8万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守牢各类风险防控底线。以“四位一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力推进危化品、燃气安全、修造船等19个重点领域集中攻坚,严厉打击涉渔“三无”渔船和非法越界捕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