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政策解读>新闻发布解读

荣成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年04月06日 11:10 来源:荣成市宣传部 浏览次数:

3月31日上午,我市召开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局、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有关情况。

2018年9月,我市启动“三调”工作,以国家下发的调查控制界线为调查区域,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前后历时3年,由240余名调查人员参与,共汇集16.9万个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

我市调查成果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荣成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对比以往两次调查,“三调”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和提升。一是适应新要求,丰富了调查内容;二是运用新技术,提高了调查数据精度;三是建立新机制,提升了调查工作效能。尤其是,“三调”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三调”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增加了对耕地种植类型的调查,对河道、林区范围内的耕地等内容进行了细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调查还把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三调”结果显示,全市耕地减少15.52万亩。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果差异。“二调”时临时种植果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为非耕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在“三调”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面积共26.67万亩。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三调”结果显示,全市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等共增加了8.69万亩,可以看出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果和非常大的成效,但生态格局在局部地区仍需调整优化。下一步,将尊重自然规律,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三调”结果显示,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7.66万亩,增长率达24.40%(2009年-2019年),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本适应,但仍存在粗放利用的问题。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用地效率。着力推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推进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新上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应努力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培育节地模式和节地典型。

“三调”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对于全面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