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公布2021年现代农业强县名单,全省共有10个县市入选,我市位列其中,同时获得省级财政1亿元专项资金奖励。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激励、民间增资、农科联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强化现代苹果等特色产业优势,放大海上养殖、捕捞、加工等规模优势,以打造特色区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苹果期货在助力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眼下,位于城西街道的翠虹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等收尾工作。
翠虹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一处区域性果品加工、冷链物流和期货交割服务中心,项目采用“保险+期货”模式运营,创新订单农业模式,降低苹果市场交易风险,今年10月建成投用后日交割量将达200吨,形成覆盖烟威地区的苹果期货交易市场。苹果期货的上市,不仅可以帮助苹果企业套期保值,稳定生产和收益,而且还能帮助果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威海市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模式、推广新品种,全力打造集苹果种苗、种植、存贮、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威海市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建东告诉记者,未来三至五年内,将继续增上新项目,向苹果精深加工迈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打开销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不断完善苹果全产业链条。
目前,我市现代化苹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全市果品仓储加工能力8.5万吨,占总产量的42%左右。经过多年发展,逐步构建起以现代苹果产业为主导,无花果、花生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格局。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产业是我市的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现代化养殖模式,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建立海藻、鱼类、贝类共生的立体养殖模式。在海区的上层、中层、底层水域,分别进行藻类、滤食性贝类养殖、海藻床修复和底播增殖工作,形成立体的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来说,浅海多营养层次养殖的综合效益要提高30%以上。目前,我市立体化海水养殖面积达10万多亩。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放大海洋优势,做足蓝色文章,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全市海水养殖面积71万亩,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7处,海洋食品加工企业700多家,水产品产量指标连续40年居全国县级首位。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向现代农业领域集聚,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培强农业实体,提升品牌运营力。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4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29家,拥有荣成苹果等地标农产品19个、“三品”认证产品93个。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副站长王高阳表示,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利用好省级奖补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全力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