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山街道将继续按照“一年突变、三年大变、五年巨变”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提振精神、提升能力,重点抓好农村基础、经济发展、镇域建设、社会治理等4个方面。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20万元,同比增长10%,利用内资5000万,同比增长15%,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3%,规上企业生产总值9.4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区里下达的任务,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取得优秀。
一、把农村基础作为首要任务,主抓干部管理和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干部管理:抓好“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基层干部战斗力、凝聚力。以问题为导向,严格落实督导考核机制,将信访稳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点,通过周通报、月总结、季度“寻标对标找差距”观摩、半年干部述职综合考评的考核模式,结合群众满意度调查,实行末位淘汰,对于不称职、不胜任的村干部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免职处分。
集体经济: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发展集体经济,利用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年内土地规模化流转1000亩以上,重点发展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5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元以上,确保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清零。发挥湖海田园样板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崮山海草民宿、龙山湖生态采摘园、禾盛农场等文旅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二、把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主抓项目建设和“双招双引”,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主攻挂包服务和要素保障,紧盯总投资1亿元的丰厨现代物流和总投资6000万元的鸿汇海洋科技2个续建项目。丰厨现代物流,新建办公楼及配套设施1.5万㎡,正在进行主体建设,上半年完成主体施工,8月份安装调试设备试生产,项目投产后,将为石岛方向90%以上的水产加工企业直供生产用料,并辐射整个烟威区域,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3亿元;鸿汇海洋科技,新建加工车间、研发检测中心1.2万㎡,正在主体施工,明年8月份建成投用,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2亿元,利税总额超过2000万元。
双招双引:主攻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重点对接好总投资6.3亿元的3个签约项目,争取尽快落地。①维赛新材研究院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2.2万㎡,规划新建研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配套设施,购置科研设备40台,从事军民两用泡沫材料的研发,年内计划完成总工程量的70%。②大创食品项目,总投资1.5亿元,新建1.2万㎡现代化车间,容量5000吨的智能冷库,引进日本工艺,生产酱泥式海洋食品,项目建成后年出口额可达5000万美元。③墨香龙城商务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32.5亩,建设3.6万㎡的商住楼,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14个配套板块,打造一处配套完善的住宅区,全面提升镇区建设档次,提高驻地周边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解决石岛工业园务工人员消费、休闲场所不足的问题。
三、把镇域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主抓驻地建设和民生工程,激发新型城镇化活力。
驻地建设:总投资610万元提升实施4项驻地改造工程,开展污水改造、绿化升级、线缆整治、环卫管护等综合提升,投资60万元,5月底前对驻地南北两条主干道两侧绿化进行提升;投资50万元,6月份前对驻地两侧破损门头、墙体、广告牌进行更换,并做好常态化管护;投资480万元,10月份前完成驻地4000米雨污分流改造,年内驻地精致小镇考核力争排在全市前6名。
民生工程:统筹推进清洁取暖、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庄绿化、暖心食堂运营等4大民生工程,年底前完成6个村1200户左右的清洁取暖改造;投资560万元,建设500亩“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实施包括山路硬化、桥梁改造、平塘硬化等6个项目,12月份完工;统筹调配东山街道爱心基金,每季度组织企业捐款捐物,对8个暖心食堂运营困难村实行“一对一”帮扶,构建暖心食堂的长效运营机制。
四、把社会治理作为根本保障,主抓群众满意和乡风文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样板。
群众满意:聚焦民生诉求,围绕工作力度、服务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专业性”“缩时限”“重考核”“三必须”4项机制,每天调度、每周研判、每月销号,定期研判重复诉求,全面梳理不满意办件,集中开展民生诉求“回头看”活动,建立动态台账,逐个研判分析,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全程跟踪办理,形成“有批办、有落实、有结果”的工作闭环。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年内满意度争取达到96%以上。
乡风文明:抓好信用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①依托“信用建设+志愿服务”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原有4个信用示范村的基础上,以南庄村和崮山前村为辐射点贯穿南北,再打造10个信用示范村,保证每个村打造3个以上信用超市、农具共享屋等信用场景,设立10万元以上的镇级信用基金,调动好全域信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阵地作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月活动,每月依据传统节日、优良习俗、中心工作等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年内确保组织活动20次以上,促进村风民风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