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解读

市自然资源局在线回答问题

时间:2022年10月25日 08:52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问:王局长,现阶段我市已进入2022-2023年度防火期,为了做好本轮防火期相关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自然资源局都作了哪些工作部署?

答: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目前自然资源智慧监管中心已全面运行,通过56处高点监控,301处低点语音卡口,66处穿山公路视频监控全天候对我市重点山区、林区实时火警监测,通过系统自动报警、抓拍,第一时间对出现的火情火警进行处置。同时,今年还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再建高点监控153处,与145处检查站、55处瞭望房联动,打造多方位的防火监管体系,实现林区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水网”方面,槎山1900米引水上山工程已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引水测试,正在验收该项目。大山口2900米输水管网工程经整改后,也在进行验收。两处引水上山工程,每隔100米左右消防栓一处,配备高压水泵及消防水带,可带装辐射林区面积4000亩以上。

问:王局长,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关于我市耕地保护方面,今年我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一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局重点工作之一,严保严管,严守耕地红线,近年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严格做好耕地用途管制工作。抓好政策宣传引导。利用班子成员及科级干部每月联系挂包镇街服务机制,结合党员活动日、“6.25”土地日等,组织各镇街对耕地用途管制政策法规进行宣贯解读,将新政策宣讲到镇街、农村集体组织,送政策到“田间地头”。同时,我局已于8月份正式开展全市耕地“进出平衡”后备资源状况的摸底,为下步进出平衡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依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镇街属地管理职责,建立日常巡查报告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破坏和占用耕地情况的发生。同时,依托省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通过视频学习、明白纸等形式,使全体田长熟练掌握使用“田长制”应用场景,加强协同、上下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护责任全覆盖。

三是高质高效地完成了耕地流失整改。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一上”数据,我市耕地流出30348.3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3755.5亩),增加15805.5亩,净减少14542.8亩。问题图斑下发后,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坚持日调度、周通报,督导镇街压实属地责任、加大整改力度,截止7月7日,在国土变更调查“二上”中,补充耕地15405亩,超过14542.8亩整治任务,以105%的比例超额完成整改任务。另外,对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及被违规占用、破坏的7260亩(其中西洋参5188亩),考虑到西洋参产业的特殊性,为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8月初,我局赴省厅沟通争取,抢抓“三区三线”试划“二上”调整契机,成功将5188亩西洋参从永久基本农田中调出,不列入整改范围。至8月20日永久基本农田需整改2071亩全部完成。

四是依据规则,合理做好“三区三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三调”及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我市耕地68.8784万亩,其中稳定耕地68.806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2.341万亩。通过“三区三线”划定“二上”成果,我市耕地保护目标以68.8784万亩为底数,确定我市耕地保护目标68.89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以稳定耕地68.8065万亩为底数,确定我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1.5612万亩,现我市实有永久基本农田62.341万亩。同时,利用“三区三线”二上成果修改契机,对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中流出的1.7437万亩(含5188亩西洋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调出,为下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状的签定做好了前期工作。

五是按时完成中心城区撂荒地整治工作。根据财政局租用土地数据库和实地核查统计,中心城区由市政府拨付租金撂荒的项目共16个,需复耕面积约10246.55亩,涉及7个镇街。我局成立由耕地保护服务科牵头的撂荒地整治工作专班,实行日调度周通报的方式督导各单位进行整改,自4月底工作开展以来,至7月30日,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问:王局长,空间规划数字赋能方面,能否介绍下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

答:根据《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以及《关于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1]68号)等文件要求,我市自2019年11月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经不断优化完善,目前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已实现省、市、县三级系统贯通。

该系统通过对全局业务科室的数据以及水利、交通、能源、海洋等其他部门共计110余类数据进行梳理,针对CAD、文本、EXCEL等格式数据,明确数据处理方式,形成数据清单。在参考部、省的工作方案基础上,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形成一套涵盖测绘地理、现状、规划、管理和社会经济的数据体系,目前已接入200余个空间专题及50余个非空间专题数据,为我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该系统还形成一套全程贯穿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应用,将土地从规划到批、征、供、用、补、察、最后到不动产登记全生命周期串联起来,形成土地全程管理一棵树,集成空间位置和档案资料的集成浏览,满足数据一键查询的需要。

该系统的建立,为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周期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同时为打造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奠定基础。

下一步,自然资源局将把“一张图”系统运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际工作中,并结合系统使用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切实提升我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问:农村房地一体补充调查是老百姓非常关系的事情,您能给我介绍一下目前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吗。

答:好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的重大部署。我市于2020年7月全面开展农村房地一体补充调查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截止2022年9月底,农房一体补充调查共调查229426户,地籍和房产测量、权属调查、资料收集、内业整理、权籍调查成果公示、调查库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推进纸质档案整理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两方面着手,确保房地一体补充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加大核查力度,确保成果符合技术标准。组织科室相关人员配合监理进行地形地籍和房产测量精度以及调查测量信息与实地一致性抽查检查,在指导督促各作业单位入户签字的同时,倡导村民朋友对调查信息进行核对无异议后再签字确认,确保本次调查成果符合地籍和房产测量标准要求。

二是完善数据库建设,保障百姓合法权益。在外业抽查检查数据对照数据库进行内外业一致性检查,对未发证村以及发证率低的村进行集中村镇核实确认后进行数据库完善,确保调查成果符合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障百姓合法权益。

问:王局长,是否采伐所有树木都需要办理采伐证,办理采伐证需要什么手续?

答:《新森林法》第56条规定: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

2010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全国林地林木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2年初步形成了全国“一张图”,历史上首次详细明确了林地林木的保护范围、性质和四至坐标,为林地林木保护管理和违法查打提供了充分依据。

自2015年始,国家、省对林地使用情况全面采用卫星遥感比对核查。既通过卫片定期比对,随时检查各地林地审批和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非法侵占使用林地问题,且未及时予以查处的,国家将依法逐级进行问责。每年还有合肥专员办督查、省委巡视、“绿盾行动”、环保督查等专项检查。所以,今后工作中,我们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一旦需要使用林地,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依法报批,如果造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舆情案件,还会被督办问责。这就要求我们在采伐之前一定要确定知否是林地上的林木,可以到相关镇街或自然资源所查询也可以咨询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保护科查询。

需要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除应当提交申请采伐林木的所有权证书或者使用权证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交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一)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还应当提交采伐区调查设计文件和上年度采伐更新验收证明。

(二)其他单位还应当提交包括采伐林木的目的、地点、林种、林况、面积、蓄积量、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内容的文件。

(三)个人还应当提交包括采伐林木的地点、面积、树种、株数、蓄积量、更新时间等内容的文件。

问:王局长,现在上到省里、下达市里都在讲优化营商环境,据了解,我们自然资源部门也在这方面推出了一些非常有力度的举措,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答:好的。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也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荣成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从压缩工作时限、简化登记流程、提供便民服务措施等方面大胆创新,解决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焦点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动产登记工作提速增效,效果显著。

一是开展“四减”,全面优化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一是“减时间”,继续压缩事项办理时限,除即办件外所有登记业务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比省厅规定的“确保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反弹”整整节省了4个工作日,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二是“减次数”,即在原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通过电子证照推送、“爱山东”手机APP互联等,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三是“减材料”,将办事材料进行重新梳理,根据“省八统一”要求收取办件材料,并通过“一证通办”、“无证明”等系统共享数据,减少各种证明等材料收取,大幅提升群众办理业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四是“减负担”,打好降本减负组合拳,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全面实现免收不动产登记费。

二是全面推行“验收即办证”、“交房即办证”服务模式。对企业土地供应、土地交付、商品房预售、综合验收、不动产登记进行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流程再造,实现了综合竣工验收项目“验收即办证”,从根本上避免新增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和优化“交房即办证”的流程机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前往项目售楼处,主动上门为购房者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从购房人实际需求出发,改变了以往办证所需资料多、流程复杂、多头跑、耗时长,变为在交房现场即可一手拿钥匙,一手捧“小红本”,不仅节约购房人的时间和精力,也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实现“交房即办证”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已有新城·悦隽公馆、碧海蓝湾等项目实现“交房即办证”。

三是在全威海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继承公证政府购买服务全覆盖。不动产继承登记涉及到的继承公证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按法律规定,确定其继承人的程序,其意义就在于可以使不动产继承合法化,减少继承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有效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过去,在办理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前,申请人必须先行办理继承公证。譬如一间评估价格为100万元的房屋,公证费和调查费用约需4500元,如果再涉及到有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情形,每有一个继承人放弃继承,费用额外再增加500元。这对申请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前来办理登记的申请人,有苦难言。

自2016年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国家为减轻市民的负担,办理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时,取消了强制公证,无需缴纳公证的相关费用,可直接到不动产登记部门直接办理无公证继承。但是,不动产继承登记涉及法律法规多、民事法律关系复杂、法律专业性强,需要大量复杂的调查和取证来确定继承人的资格。尤其是群众申请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时,如继承人众多,涉及转继承、代位继承等复杂情况的,所需材料多,办理时间长,一旦遗漏继承人,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针对上述情况,荣成市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与公证处、财政部门多次研讨、调研,加强部门协作,终于让不动产继承公证服务便民举措落地生根。2月28日,荣成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市公证处就不动产登记继承公证政府购买服务签订了正式合同书。合同中规定了委托和购买继承公证服务的内容和双方职责等。根据合同,公证处将负责接待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委托的继承事项咨询并承担不动产登记中心委托的继承公证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涉及转继承、代位继承的公证服务。办事群众在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将免收继承公证费,由政府统一支付费用,再也不用申请人自掏腰包,真正将便民惠企工作落到实处。

问:王局长,请您介绍一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情况?     

答: 一、基本情况

新的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明确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用地的才能进行土地征收。这样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项目想用地,就探索走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这条途径。参照国有土地公开出让方式,进入招拍挂程序,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理农村土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农村土地布局更加优化,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共同入市交易,同价、同权、同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要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审慎稳妥推进。

二、目前进展

《荣成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暂行办法》于2021年5月8日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与财政局联合会签印发。但2022年1月26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家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之前,暂停办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截至目前,《指导意见》还未正式公布,相关工作暂未展开。

三、下步打算

1.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非普遍性实施,只在试点城市中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威海市已将我市作为山东省内首推试点城市上报省厅,待批准后开展相关工作。

2.待国家指导意见出台后,两个月内修改完善我市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待我市办法出台后,利用两个月时间,重点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

3.根据国家指导意见出台进展,结合项目用地需求,积极做好集体土地入市的探索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