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发布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781R-RC/2022-00402
    • 发布单位:荣成市政府办公室
    • 内容分类:报告发布
    • 成文日期:2022-01-17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年01月17日 07:50 来源:荣成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疫情形势,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综合施策打出抓“六稳”、促“六保”的组合拳。“一呼百应”抓企业服务。深入实施“双百”挂包企业机制,制定了9项涉企政策,争取各级无偿资金18.9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7.6亿元,200家挂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纳税、利润分别增长15%、10%、7%。千方百计抓要素保障。为企业解决用工1万余人,招引大学毕业生3000余人,供应土地5000亩,新增贷款80.6亿元,电力、煤炭、燃气等能源供应稳定。凝心聚力抓项目攻坚。成立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组建北京、长三角2个外派招商专班,聘请14名政府经济顾问,落地79个项目;40个省及威海市级项目全部开工,119个荣成市级项目完工47个,华能高温气冷堆实现并网发电,莱荣高铁全面开工,歌尔智能器件封测、百合生物健康饮品等18个项目顺利投产。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增长12%,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二)产业发展持续升级。面对产业转型发展的“阵痛期”,我们全力以赴调结构,放大海洋经济优势,补齐先进制造业短板,在全域旅游和现代农业等方面聚力突破。海洋经济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完成一期建设,近海捕捞渔船组织化、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9%,获批全国唯一的休渔期鱿鱼专项捕捞试点,现代海洋冷链物流产业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百合生物、达因制药获批全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海高园获评优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制造开启了工业转型新篇章。启动“智能制造三年提升”行动,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荣成市、东山街道、虎山镇分别获评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强镇、基地。全域旅游融入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发展布局。那香海儿童探险世界、航海博物馆正式运营,5处旅游驿站投入使用,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获评全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宁津街道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成山镇获评全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鸡鸣岛等4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我市获批全省“十四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现代农业探索了村级规模种粮新模式。新流转土地1.1万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637家,规模种粮达到8万亩,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村级规模种粮经验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三)城乡环境更加宜居。面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立足精致城市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实施了“四个一批”提升举措。实施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青少年科教中心投入使用,幸福街区域更新工程启动建设。云光路等10条道路完成改造提升,实施城乡雨污分流108公里,改造燃气管网34公里。实施了桑干河植物园改造、滨海公园东拓及桑沟湾海岸带提升等绿化亮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河南、逍遥山2个片区搬迁上楼,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完工。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疑难问题。解决历史遗留企业办证难问题23个、群众办证难问题3546个,处置闲置低效和批而未供土地5900多亩,化解“半拉子”工程、矛盾纠纷项目20余个。争取了一批乡村振兴试点。新增省市级美丽乡村39个、省级清洁村庄224个,崖头街道、宁津街道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街,我市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乡村振兴“四位一体”机制入选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开展了一批专项整治行动。散煤、砂石、商砼等15个领域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桑沟湾湿地等4条河湖获批全省首批美丽示范河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近岸海水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四)改革开放亮点纷呈。面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双轮驱动”,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纵深推进改革攻坚。争创43个省级以上试点,60多项经验在省级以上推广,被确定为全省对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和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持续加大开放力度。4个码头获批临时开放或展期,大宗商品进口实现破题,我市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充分激发创新动能。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海洋生物创新创业共同体、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纳入威海“1+4+N”创新平台体系。新增高新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5家。向企业派驻16名“科技副总”,举办首届桑沟湾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促成产学研项目67个。

(五)民生福祉更有质感。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们努力办好了一系列民生实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施了市第二中学、实验小学改扩建等21个解决“大班额”项目,高考本科上线率95.47%,学生作业负担下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清零”。完成康宁医院病房楼等4个医疗设施项目,威海市级以上重点专科达到18个。承办系列体育赛事,获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社会力量办体育创新试点。升级基层文化服务点93个,开展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东墩村、西滩郭家村被评为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建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处分散供养照料服务站、149家暖心食堂,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海螺姑娘”救助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打造了130处医保工作站,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职工医保省内个人账户“一卡通行”。发放社保资金98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400余人。打造社会治理品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信用建设经验入选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案例,以信用建设创新乡村治理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构建平安共同体,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

(六)政府效能全面提升。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八项本领”要求,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干部作风大改进扎实有效,群众满意度保持威海市领先。贯彻上级决策坚决有力,完成国务院大督查、省综合督查保障任务,环保督察、土地卫片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等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试点,获评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依法行政得到强化,行政诉讼案件下降6.7%。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主动,117件“两会”议案全部办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审批服务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明显,政府资金资源统筹能力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制度深化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丰富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五年来,“经济强”的实力更加雄厚。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年均增长4.8%。市场主体由4.6万户增加到8.5万户,税收过千万元企业由51家增加到73家,上市挂牌企业由27家增加到8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由62个增加到141个,高新技术产值占比由35.4%提高到54.8%。获批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县(市)。

五年来,“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在80%以上,所有贫困群众以高于省定标准提前脱贫。一批教育和医疗设施建成投用,创建20个省和威海市级临床重点和精品特色专科,被确定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城乡低保、养老、医保等基本保障持续提标扩面,暖心食堂超过500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7%,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五年来,“环境美”的名片更加靓丽。精致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蜊江港、半岛环海路等重点板块开拓新空间,樱花湖体育公园、市民文化活动公园、凤凰湖公园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6.3%提高到62.7%。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七个全覆盖”工程提档升级,农村环境管护形成常态长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年来,“人文好”的底蕴更加深厚。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冠落荣成,院夼村“拥军船”船长集体获评第三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136个县市区中排名前十位。获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

五年来荣成发展的成绩,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奋进。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实体经济受“三重压力”影响面临很多困难,先进制造业支撑力不强,海洋经济亟待转型;城乡融合步伐不快,城市更新、乡村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还有短板,各领域风险问题不容忽视;依法行政水平仍需提升,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当前,荣成发展正处于极为重要的关口,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拿出坚定决心,重整旗鼓再出发,昂扬斗志加油干,坚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需要在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围绕“启航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现代化新荣成”主题,提出了“五个现代化新荣成”奋斗目标,确立了“五个走在更前列”发展路径。我们要按照既定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再创荣成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圆满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在建设现代化新荣成中促进共同富裕,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前列,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县域范例。

具体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再攀新高度。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34%、58%,区域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走在全国百强县更前列。

——现代产业体系再铸新格局。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海洋食品、机械制造、船舶修造和海工装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制品及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5G通信、智能制造、核能利用等未来产业萌发兴起,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再上新水平。“美好生活”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8%、7%,走出一条具有荣成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城乡融合发展再提新能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精致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争当“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排头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迈出更大更快步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深化改革开放再有新突破。更多战略性、引领性的改革试点在荣成落地,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荣成经验”在全国推广,城市国际化战略深入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荣成开花结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发保护相得益彰,空气、水、土壤等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品牌叫得更响。

——社会治理效能再增新优势。“六治一网”治理体系发挥更大作用,安全发展底线更加坚实稳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再现新气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信用+志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回顾荣成辉煌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特别是省委将荣成列为山东省对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和系统集成改革“双试点”,既是对荣成的信任和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推动60项重点事项清单和21项政策需求清单落地见效,为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县域范例,担当“走在更前列”的使命,坚定“走在更前列”的决心,闯出“走在更前列”的路径,实现“走在更前列”的突破,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新荣成的宏伟篇章!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考虑到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综合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到账外资增长5%,进出口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目标任务。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强化执行力、全面促提升”,建立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树亮点“四张清单”,“入木三分”地研究工作,坚决有力地落到实处。

(一)坚持稳中求进,打造更富有韧性的经济增长底盘。积极应对“三重压力”,坚定不移稳主体、上项目、抓招商、强企业,下决心打几场稳增长战役。

打好稳定市场主体“合力战”。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帮助企业主体降成本、减负担、增信心、防风险。推动政策扶持再精准,积极争取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梳理完善本级涉企政策,推动各类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推动要素支撑再强化,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机制,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年末新增各项贷款余额70亿元,争创国家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深化跨区域劳务合作,引进外工1万人。推动经济运行保障再发力,对体量大、波动大、影响大、指标下降的“三大一降”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0%、10%、8%。

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坚持“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城建工程、民生实事“三类”项目建设,突出抓好84个荣成市级重点产业项目、42个威海市级重大项目,围绕“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库,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从立项、环评、能耗、用地、规划、融资以及水电气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推动一批重大标志性支撑性项目加快实施。年内,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华龙一号压水堆开工建设,国核示范一号机组实现冷试,莱荣高铁主体完工,争取苏州外国语学校、华能石岛湾核电厂扩建等7个以上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抢抓国家鼓励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省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的契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打出扩大有效投资的组合拳,以投资促承载能级提升、促民生事业发展、促产业结构优化。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将2022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深入实施“1356”工程。打造一支专业招商队伍,推动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机构升格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搭建投资信息运用平台,各级主要负责人把更多精力放在招商上,形成信息共享、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合力。建立市级调度督办、考核通报、激励引导三项机制,将三区、部门、国企纳入差异化考核,修订招商引荐人奖励办法,提高招商积极性。突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西三角、华中经济圈五个招商区域,加强驻点专班力量,开展好市级招商活动、专场推介会,新增在谈项目80个以上。打通六个招商路径,在产业链供应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国企招商上突破提升,推动具有投资建设功能的市属国企参与招商。年内实施产业项目4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青啤(荣成)搬迁扩产、鲁商集团山海经文旅开发等重点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投资荣成就是投资未来,我们将努力形成共识,优先满足本土化企业膨胀,优先围绕重点产业链招商,优先招引高新材料企业,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企业群体。

打好企业培育“大会战”。支持骨干企业继续冲击新目标,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掌握行业话语权的领军企业。推动中小微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转型。扶持优质企业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以资本市场撬动企业发展动能,完成百合生物上交所主板上市。实施“四上”企业培育工程,在工业、批零住餐、服务业、建筑和房地产等领域筛选一批后备企业,加强跟踪监测,大力推动分散市场主体升规纳统,全面反映真实经济发展水平。

企业家是荣成发展的核心力量,培育企业家就是培育荣成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们将创造一切条件为企业家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旗帜鲜明支持老一代企业家二次创业、中青年企业家脱颖而出,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企业家的鲜明导向。

(二)坚持实业为王,打造更富有动能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新旧动能转换这条主线,围绕“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导向,在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链长制”,统筹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加快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协同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旧动能,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转型提升传统工业。坚持数字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扎实推进“智能制造三年提升”行动,实施57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20家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海洋食品产业,突出“提品质、塑品牌、拓市场”发展方向,实施蔚蓝谷海洋科技园三期等14个精深加工项目,培育海参、鱿鱼、金枪鱼等细分产业集群,打造好当家集团海参全产业链条,推动蓝润金枪鱼争创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食品企业与新希望、得利斯、老干妈等知名品牌深度合作,通过靠大联强拓展国内市场空间,年内海洋食品产业产值增长8%。机械制造产业,突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信息化共享、专业化协作”发展方向,实施石岛重工换热器反应器流水线智能化改造、华力高效电动机数字化车间、名骏房车智能化车间等16个项目,推动房车、电机等特色细分产业协作联合、抱团发展,年内机械制造产业产值增长10%,力争房车产业产值翻一番。船舶修造和海工装备产业,突出“龙头引领、引进盘活、两业融合”发展方向,重点实施黄海造船南极磷虾船、1800标箱集装箱船和豪华邮轮建造,推动三星重工承接总部整船制造业务和宁波厂区产能转移,加大龙眼港东区以及扬帆造船、神飞造船、百步亭船业等区域岸线资源盘活力度,积极支持中石化保税油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业,打造省级船舶维修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年内承修千吨以上船舶750艘,造船完工量45万载重吨,船舶修造和海工装备产业产值增长25%。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新兴产业能级突破。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培育歌尔微电子这个龙头,推进一期智能器件封测项目扩产、二期消费电子项目投产,培植壮大芯长征、阅芯电子等一批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引进上下游产业项目,年内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275%。新材料产业,实施航盛2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有研稀土万吨永磁材料扩产、维赛复合材料生产线建设等项目,争取政策支持设立化工监控点,解决青木高新材料产能扩张瓶颈,力争碳纤维产业园盘活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内新材料产业产值翻一番。核电装备产业,开展与华能、国核相关联的上下游供应链招商,争取国核仪控装备、中电华元运维等项目尽快落地。年内,“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14.5%、占GDP比重达到31%。

全力突破海洋经济。全面融入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布局,加快海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争取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落地荣成。推动水产品类由低值迈向高值,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建设寻山藻类及贝类苗种产业聚集区、虎山海参苗种产业聚集区和牡蛎三倍体苗种繁育厂,支持好当家刺参养殖、寻山集团海带和鲍鱼养殖争创国家级良种场。推动海水养殖由“传统”迈向“生态”,实施海藻床生态修复工程,保持浅海多营养层次养殖稳定在10万亩,打造海洋牧场样板。推动海洋捕捞由近海迈向远洋,积极争取减船转产政策,更新改造24艘远洋渔船,规划建设远洋渔业人才培训中心,申报更多专项捕捞指标落地我市。推动水产加工由低端迈向高端,实施亿嘉海洋生物科技等10个保健品项目,加快达因制药、奥萨制药等医药企业产能扩张,年内海洋生物制品及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6%。推动海洋渔业由原料产地迈向集散交易,实施沙窝岛远洋渔业基地冷链仓储中心等项目,向上争取和制定一批靠港卸货政策,打造北方最大渔船集散中心;加快俚岛、寻山鲍鱼交易市场建设,全部建成投用后年成交4.8万吨、交易额47亿元;创新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运作机制,搭建具有金融属性的海产品大宗商品交易系统,实现由捕捞大市向交易大市的新跨越。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加快服务业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文旅康养产业,实施成山头景区改造等20个重大项目,推动那香海争创5A级景区,积极培植赤山景区新业态,新建6处驿站,培育4处精品民宿集群,建成运营温德姆花园酒店等3个五星级标准酒店,以文旅集团为平台做好文旅资源盘活文章。现代物流产业,按照“北城铁、南冷链”布局,引进山东高速等龙头资本,抓好香港万兴隆物流等6个重点项目,力争城铁物流园开工建设;加快石岛海洋食品及冷链物流聚集区“腾笼换鸟”和资源整合,打造专业化、规模化综合性冷链物流中心,争创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电子商务产业,推动快手电商华北生鲜直播基地落户海洋食品博览中心,园区入驻企业突破40家,带动全市网络营销额超过15亿元。

(三)坚持创新为基,打造更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把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扩大开放、营商环境作为“车之四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通过科技赋能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以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大力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84个,推动智慧城市视频资源整合和物联网设施升级,促进新旧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加快启动实施清华大学先进核能技术科研基地建设,支持海高园争创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国家电投(山东)智慧核能创新中心并争取纳入省技术创新中心序列,争取有研稀土磁性材料研究院纳入威海“1+4+N”创新平台体系,获批威海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新企业培育力度,年内总数达到120家、增长43%,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

突出政策引导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坚持产业与人才一体抓,既为人才提供丰厚的待遇,又为人才厚植成长的沃土,为各类人才在荣成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加强驻威高校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市领导分包高校机制,在更深层次进行长期紧密合作。年内,新建省级以上博士后平台2个,引进大中专毕业生32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推动“科技副总”和研究生实训向更多高校和派驻企业“双扩面”。

推动模式创新构建双向循环格局。抢抓RCEP正式生效机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的参展模式,积极跟进歌尔消费电子产品、经开投大宗商品等进出口重点项目,招引外贸平台类企业落户我市。壮大跨境电商规模,引导企业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拓展业务,尽早获批B型保税物流中心,年内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20亿元。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华信软件外包等5个项目落户服务外包产业园,员工达到2000人,外包执行额达到2.2亿元。扩大口岸开放,深度推进龙眼港由威海港托管经营,适时开通龙眼港至日韩集装箱航线,支持石岛新港培育壮大中日韩40小时高频快捷货运及“包船出口”业务,探索开拓朝鲜外贸业务,全市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3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500万吨。积极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经济圈、烟威同城化战略,依托莱荣高铁联动效应,推动交通、产业、贸易和公共服务逐步融入“轨道上的城市群”。

按照最优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压减证明材料180件,促进高频服务事项向智能化、终端化发展。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建立跨部门常态化联合行政执法检查机制,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对接用好省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线上迁移,提升经济社会态势感知和运行分析能力。建立“企业管家”制度,提升挂包服务企业实效,搭建集成式企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更加高效的服务体系。

(四)坚持精致为要,打造更富有能量的城市发展载体。坚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不动摇,充分挖掘城区的价值机遇,优先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首位度,梯次推进城市建设向全域精致提升,打造中国北方知名的康养宜居示范城市。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强调“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就是抓经济、促发展、保民生”,坚持城市规模不一定大、配套一定要全,建筑体量不一定大、品质一定要高,工程投资不一定大、效果一定要好,积极践行集约化、内涵式的城市发展观,让小城市展现大魅力,成为本地人为之自豪、外地人为之向往、怎样都要住下来的好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镇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优化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加快人口聚集,提振城市人气。中心城区围绕提高首位度和集聚力,突出抓好桑沟湾海岸带保护性开发,加快成山大道、南山路两侧延伸发展,优化城市中央生态活力区、樱花湖板块、城铁物流园等组团功能,打造“一带、两轴、N组团”的发展布局,同时借力“数字化”下沉浪潮,推动就业创业下沉,向新业态、新职业要机会,让中心城区不仅留得住“小镇青年”,又能引得来“斜杠青年”。石岛管理区(威海海高园)围绕争创国家级农高区,深入推进环石岛湾文旅康养和临港经济示范带“两带”一体发展,海高园核心区、海洋食品及冷链物流集聚区、核能利用国际创新示范区“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全域一城、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样板。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丰富环海度假黄金岸线业态,加快那香海、西霞口、天鹅湖核心景区提升,增强虎头角、朝阳港、马栏湾三个片区开发活力,打造“一环、三核、三片区”的幸福产业新高地。人和、虎山、俚岛等沿海强镇,统筹推进靖海渔港小镇、好当家海参小镇、爱莲湾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以微型产业集聚区为空间单位的特色小镇。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工匠精神推动城市更新,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提升城市生活功能。突出城市重点板块、关键节点的规划设计,顺应“视觉为王”的图片社交时代,瞄准“注意力经济”做文章,将樱花湖、滨海公园打造成为城市新场景、新地标。加快实施城市中央生态活力区商务起步区建设、幸福街区域更新、桑干河植物园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启动绿岛南湖、八亩地等重点片区综合开发策划。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建设一批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让荣成人不去大城市也能像大城市的人一样生活。更加注重经营城市,加大北大街、沿河北街等老城区和城中村拆迁力度,对腾退地块进行开发,注重产业导入、环境配套,引导房地产与康养、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增加文娱、养老、生活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邻里中心,打造全年龄友好型社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青山南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对10个小区、39公里燃气管道进行升级,新建改造高铁沿线道路等9条道路,实施十里街等城区主次干道绿化升级以及南山路等亮化工程,全面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工程,完成崖头河、沽河流域50公里及20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为广大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深化城市精细管理。实施城市综合体检,对照生态宜居、健康舒适等8个方面、65项指标,持续抓好不精致问题排查整治和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提升,让城市在精细化管理中实现高品质提升。对城市小区物业实行电梯、消防等专业化管理,对镇驻地开放式小区聘请物业公司进行专业管理或由镇街兜底。全面推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省率先实现市镇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餐饮油烟等领域专项整治,提高城市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健全住建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多元化解机制,年内解决57栋住宅楼、1600户“办证难”问题,20个“半拉子”工程及矛盾纠纷项目全部销号。深化园林集团、环卫集团等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五)坚持“三农”为本,打造更富有前景的乡村振兴样板。立足过去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取得的领先优势,紧跟“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抓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标准、更大成效迈进。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提升“田长制”,从严抓好土地卫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综合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非粮化”。抓好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左右。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崖西土地整治完成一期施工,启动人和海米晒场、埠柳废弃园地整治,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年内新增耕地4500亩。

巩固规模种粮成效。全面推行合作社联合体种粮模式,新增合作社联合体10个,带动加入村平均增收10万元。新建上庄镇、大疃镇、滕家镇3个为民服务中心,新上5套粮食烘干设备,规模种粮面积达到12万亩,形成“以合作社联合体为主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营为支撑、社会化服务托管为补充”的规模种粮格局。

打造苹果全产业链。以创建全国高端现代苹果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强品种改良、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年内改良传统果园4000亩,王林、黄金维纳斯等优良品种占有率达到30%。建成运营苹果期货交易中心,开展全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业务,实施苹果精深加工、智慧仓储物流等5个项目。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创行动,提升荣成苹果知名度,现代苹果产业规模突破20亿元。

建设精致宜居乡村。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压实镇村主体责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常态抓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饮水安全、清洁取暖、农村道路提升等工作。年内完成36个村污水治理、30个村饮水管网改造、80户危房改造、2万户清洁取暖任务,农村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省级清洁村庄224个。

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突出党建引领,开展农村区域化党建,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水平。用好信用建设抓手,在有条件的村居成立“信用调解会”,在群众诉求反映和解决上嵌入信用元素,把信用激励机制应用于土地“耕种管收”各环节,推动农村信用应用场所常态化举办活动。丰富志愿服务内涵,培育农村志愿服务项目,发动群众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抓实暖心食堂载体,健全长效稳定运营机制,引导群众参与村级自治。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保持现有政策、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开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防止发生新的返贫致贫。提升79个扶贫产业项目造血能力,带动脱贫人口年纯收入超过5800元。支持60个原省定贫困村及3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巩固脱贫成效,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六)坚持生态为先,打造更富有魅力的自然环境。克服“蓝天白云综合症”,拿出抓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决心和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好荣成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常态抓好鱼粉、石材等行业整治,持续开展成品油“自流黑”、柴油货车、挥发性有机物、燃煤等专项治理。启动新一轮河湖生态整治,实施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落河和沽河综合整治、大岚河景观提升工程,一体推进入河湖海排污口常态监管,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建立海湾环境网格管护机制。推进“环保管家”试点扩面,服务企业达到600家。

绘就绿色生态画卷。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完成伟德山生态修复任务,高标准实施莱荣高铁沿线造林绿化美化,年内新增绿化造林1万亩以上。以伯家岛区域生态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5处废弃矿山治理,所有在产矿山全部纳入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镇级林场队伍,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探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运作,组建土地发展集团,聚焦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土地、矿产、砂石等资源及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碳汇经济等业态,制定落实开发利用计划,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实施石岛湾、朝阳港海岸带修复,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严控“两高”项目新增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68万吨,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到2.8%。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再生资源示范产业园建设运营,开展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和港西“无废小镇”创建。发挥渔业碳汇功能,持续增强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研发实力,加快东楮岛、桑沟湾藻类养殖碳汇渔业项目建设,打造蓝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将建筑从能源消耗主体转变为生产主体。依托华能、国核两个核电站,大力发展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抓好核能供热远期规划论证,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七)坚持人民为上,打造更富有亲情的共同富裕家园。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畅通更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严格落实“稳就业”各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扶持创业800人次。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建筑、渔业等行业整治,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开展好“慈心一日捐”活动,鼓励企业和中高收入人群参与慈善事业,为共同富裕贡献慈善力量。

筑牢更为坚实的社保体系。推动基本保障提标扩面,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等补贴标准。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争取威海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付费方式改革试点,逐步推开“医保+商保”模式,推广“威你保”普惠型商业保险,年内建成60家村级医保工作站。集中突破特殊群体救助服务模式,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年内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

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事业。以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契机,探索“双减”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深化特色品牌学校“群”建设,培育特色学校10个、特色项目20个、特色学生社团30个。加强职称聘任、双向交流等领域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支持威海技师学院、威海水产学校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加快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建蜊江小学、石岛凤凰学校2所学校,实施府新小学等8所学校校舍改造,把青少年科教中心打造成知名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

提供更有温度的健康服务。实施新一轮医疗服务能力“攀登计划”,完成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等4个省市级临床重点和精品特色专科创建。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柔性引进国内名院专家及团队20个,设立“名医工作室”,启动“学科带头人引领计划”“骨干人才培育计划”。实施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以及第三人民医院、人和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推动医养结合、医防融合等试点创建取得实效。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为他们投身抗疫斗争提供人文关怀。

(八)坚持文化为魂,打造更富有效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凝心,用文化的力量为社会治理“画龙点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

增强精神文明力量。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图书馆升级改造,开展博物馆智慧展馆建设并申报国家级教育基地,搭建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打造省级乡村文化样板镇村,新建乡村复兴少年宫200处。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一批主题展览和文艺精品。举办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滨海马拉松等赛事,开展大众体育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基层延伸,建成学校、企业文明实践站点65个,实现城区商圈全覆盖。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六治一网”社会治理,启动社会治理平台二期建设,搭建22个镇街分中心信息研判平台,提高信息掌控和研判预警能力。做实行业信用监管体系,编制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应用清单、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搭建综合性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实行信用承诺和分级分类监管。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物业协同、信用融合、网格支撑的“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专业化”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大口岸疫情防控力度,确保不发生输入性疫情。以“四位一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力推进危化品、燃气、海上作业等19个重点领域集中攻坚,严厉打击“三无”渔船和非法越界捕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狠抓平安建设不放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全力打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攻坚战。同时,加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社科联、供销、科协、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开局之年,必须迈好第一步、展现新作为。我们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市委有号召、有部署、有要求,政府就有呼应、有行动、有成效,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业绩。

将政治过硬作为建设忠诚政府的首要标准。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府工作的正确方向。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荣成落地生根。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

将担当实干作为建设高效政府的鲜明导向。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从墨守成规中走出来,从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司空见惯中闯出来,按照一流标准干事创业。坚定攻坚克难意志,不回避矛盾,不推脱责任,不掩盖问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增强狠抓落实本领,用“真抓”体现态度,用“敢抓”体现担当,用“善抓”体现方法,用“常抓”体现定力,定下来的事持之以恒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将依法行政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落实全过程。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实效。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实行行政诉讼“出庭又出声”,着力化解行政争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将遵规守纪作为建设廉洁政府的底线要求。扛起政府系统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带头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等领域监管力度,实行审计监督。坚决惩处不作为、乱作为,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

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守百年初心,永葆人民情怀,把责任和使命牢牢扛在肩上,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动荣成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前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