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成市将基层党建与信用管理有机结合,抓好顶层设计、组织实施、结果运用三个环节,构建起“党建引领、信用支撑”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把信用体系引进农村党建领域,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荣成市利用社会信用建设早、成体系、应用广,能够有效覆盖到全部党组织和党员这一优势,把信用体系引进农村党建领域,作为党建工作的补充手段。
健全工作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社会信用中心,配备专职人员15名。把信用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上下联动、一贯到底的工作格局。
完善制度框架。针对不同群体,聚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分别制定具体信用考评办法,细化为46条加分项、62条减分项,按月进行考核,结果与党组织评星定级、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相挂钩,实现党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信用考评相互衔接。
建立标准流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了“四个1”标准化运行机制,即每个党支部成立1个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有威望党员干部参与的征信议事会,制定1本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的红色信用管理办法,建立1套“采集—反馈—整改—表决—提报”的工作流程,信用加减分统一在1张公开榜上进行公示,让信用考评在党组织引领下规范运行。
把信用积分融入农村党员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工作基础。荣成市把红色信用动员对象和管理重点放在了农村党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农村普通党员三个层面。
农村党组织层面。把红色信用管理纳入对镇街和农村党组织的工作考核,采取信用加分方式,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推动整顿工作落实落地。市级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建立会议调度、观摩评比、督办整改等机制,围绕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农村重点任务,每年选取一个主题开展竞赛活动,将农村党组织放到同一个舞台上比能力、比干劲,让农村党员干部坐不住、等不及,对干得好的农村党组织进行信用加分,实现比学赶超、晋位提升。比如,以前的后进村夏庄镇甲夼马家村,积极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把党员小到一言一行、为人处世,大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都用信用管起来,建立“星级考核”制度,采取“小红旗”“小红星”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每月张榜公示信用积分,年终将星级指数直接与村级福利挂钩,形成“人人争星”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甲夼马家村也由后进村变为先进典型村。
农村党员干部层面。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村“两委”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任职资格县乡联审范围,从源头上保证人选质量。2017年以来,曾有273人在村“两委”换届中因信用不达标被拒之门外,还有600多人被取消了评先选优、干部提拔等资格。
农村普通党员层面。把信用管理全面应用于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引导激励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原有的政审、考察程序,每个环节都把信用评价作为依据,将A级作为基本门槛,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取消资格,从源头上锻造全面过硬的党员队伍。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农村普通党员认真学习信用评价标准和量化积分管理内容,以知促行,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规范自身言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对信用等级低的党员及时进行处理,先后有27名信用评级C级及以下的党员,直接从村里转出,进行为期半年的“初心教育”,期满仍未达标的,按照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党员教育管理明显规范。
把信用结果用到农村方方面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荣成市充分发挥信用的激励作用,把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态势。
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围绕省里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信用作为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三资”清理规范等重点任务落实的有力抓手,坚持“信用奖励、志愿出工”,创新实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保险兜底+社会化服务”模式,去年成立合作社489家,累计流转土地10.5万亩,规模种粮5万亩,村均增收13万元;坚持“‘三资’清理、信用先行”,全面清理集体欠款、不规范合同、低效资产资源,累计清欠4800余万元。比如,大疃镇东徐家村将“三资”清理与信用建设挂钩,对第一天完成缴款的村民奖励6个信用分,第二天奖励4个信用分,第三天奖励2个信用分,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仅用3天时间就收回85户、26.5万元的历史欠款,40多年前的呆账坏账也全部清理。
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以往不少党员、村民对村里工作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觉得干多干少没差别。为此,荣成市积极引导各村变福利待遇为信用奖励,开发了“信用游”“信用医”“信用乘”等170多项信用激励产品,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就可以半价甚至免费乘坐公交车、游览A级景区。考虑到村级力量有限,采取“财政补助+党支部自筹+社会捐助”的方式,在全市700多个村设立2300余万元的信用基金,每个村每季度都会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敲锣打鼓地发放奖品、证书,激励形成党支部领着干、党员抢着干、群众争着干的良好局面。目前,荣成市“乡村振兴党旗红”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1300多支,志愿者达到15.6万人,130多个村的保洁员“光荣下岗”,由党员志愿者接棒。
农村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信用结果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被广泛应用,衍生出了暖心食堂、共享社等一系列服务新业态。在农村,老龄化、空巢化的现象严重,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一餐热饭”问题,村党组织带头发起了服务农村老人就餐的志愿活动,用信用激励引导党员、群众志愿者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现已建成运营暖心食堂370余家,覆盖了44%的村居,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到爱心餐服务,3万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今年,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一线,广泛引导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夏庄镇后寨村、斥山街道盛家村等100多个村,借助暖心食堂自发开展了“餐前一刻钟”活动,党员志愿者为老人们讲党史,与老人们同唱革命歌曲,邀请老党员分享其亲身经历。在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共享社、修理社、除尘社等集体公益项目也向村民全面开放,这些服务社全部由党员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服务,村里群众凭信用积分可到社里享受理发、维修等服务,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