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各部门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荣成海关立足我市本地散货船运输冷链货物较多的实际,深入渔港和食品加工企业,了解企业疫情下在冷链货物通关消毒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倾听企业诉求。
疫情发生以来,荣成海关不断加强“科技+实战”应用,不断充实疫情防控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海关科技力量。今年4月份,查检移动工作站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共查验50批、11万吨远洋自捕水产品。荣成海关驻石岛港办事处查验科副科长赵骁表示:“船到港后,海关工作人员将根据风险布控指令,对货物进行现场查验,主要核对货物品名等,查验合格后,货物便可通关放行。”
荣成海关还组织召开远洋渔业政策宣讲会,解读欧盟备案渔船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监管模式,确保所有渔船软硬件符合欧盟认证,为企业赢得更多宝贵的生产时间,节省企业生产成本。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创新评审模式等举措,采取“靠前+定制”方式,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建立渔船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一次申请、一次评审、一次批准、一审多推”“一船评审,多船推荐”高效评审模式,实现国内备案、国外注册同步进行,审批周期缩短至3天以内。目前,荣成海关备案远洋渔船140艘,通过欧盟注册的远洋渔船103艘,分别占山东省总量的47%和40%,位居山东省首位。
荣成海关副关长孙绪文表示,下一步,荣成海关将深入远洋渔业企业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加强政策宣讲,总结、固化好的做法,继续在船员检疫、船员轮换、自捕水产品减免税、回运渔获快速通关、对欧盟渔船注册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我市远洋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今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全力做好挂包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青岛啤酒(荣成)有限公司是1999年2月由原荣成市东方啤酒厂改制成立的老牌工业企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受经营场地、交通运输、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作为挂包单位,市医疗保障局主要负责人先后2次陪同市政府、工信等相关部门领导赴青啤总部就企业搬迁扩产、啤酒小镇建设开展洽谈协商,规划企业特色发展之路。协调有关部门在经济开发区等处选定了4处建设用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该公司一直为周边5栋居民楼提供生活用电,由于线路老化,经常发生跳闸、断电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市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联系住建、崖头街道等单位将周边居民楼电路改造纳入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协调企业和周边居民安装变电箱3处。目前,该项目已经动工,预计9月完工。为节能减排,减轻企业的事务性负担,市医疗保障局还牵头协调环保、水务集团,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达成协议,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污水处理厂负责企业的污水处理排放,年可为企业节省资金30万元。
下一步,市医疗保障局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重点做好企业整体搬迁的各项前期工作,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将机关作风建设贯穿到依法履职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好自然保护区内的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和管控措施。坚持常态化巡查,每周与海警、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一次以上;设立成山头海岸带、海驴岛核心区等4个管理服务站,安排专人对保护区开展环保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在保护区内从事非法活动的单位、个人依法处理并纳入信用管理。投资60万元,新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8套,利用5G网络对海驴岛及周边海域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投资300万元,与西霞口集团共建一处监测站,用于近海水质监测;购置LED大屏幕等设施设备,通过播放环保教育专题片强化游客环保意识。加强与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每季度联合开展一次海洋科研调查活动,年底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完成《海洋开发对荣成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并根据掌控数据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保护区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海洋宣传日在成山渔港码头、农村大集发放宣传材料,提高全社会对海洋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利用伏季休渔契机,开展对保护区周边村庄、渔业企业负责人及个体业户的环境教育培训,形成人人参与、支持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