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马主任,春节以后除江西省南昌市、云南省瑞丽市等地发现散发个别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无新增本土病例,很多人都认为疫情离我们很遥远,特别是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员认为不用再戴口罩了,防控要求没必要继续这么严格了。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答:应该说目前全国除个别疫情地区外,包括我市在内的其他地区都是相对安全的,但这个安全只是相对的,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
访谈时间:2021年4月6日
主题嘉宾:党组成员、疾控中心主任 马海
问:马主任,春节以后除江西省南昌市、云南省瑞丽市等地发现散发个别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无新增本土病例,很多人都认为疫情离我们很遥远,特别是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员认为不用再戴口罩了,防控要求没必要继续这么严格了。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应该说目前全国除个别疫情地区外,包括我市在内的其他地区都是相对安全的,但这个安全只是相对的,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云南省瑞丽市的本次疫情也证实了,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厌倦心理,仍要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截止2021年4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3亿例,累计死亡282万例。目前国外在经历了2月下旬的低谷后,近期又开始反弹,单日新增病例逐日增加,目前确诊患者47万例;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疫情防控形势也均不乐观,疫情通过陆路口岸传播到我国的风险始终较高;而我市海港码头众多,远洋捕捞、坞修外籍船只以及越界捕捞、偷渡行为等均存在海山疫情输入的风险。
二是冷链食品运输、加工环节存在传播风险。科研资料已经证实,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我市作为海洋食品名城冷链食品加工、销售企业众多,其中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就有200余家,位居威海市首位。全国多地均发现了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检测出阳性的事件,这说明新冠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疫情防控并不能放松。
三是免疫屏障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率还较低,离建立人群免疫屏障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因此,在人群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前,即使部分人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戴口罩,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其他防护措施也同样需要继续保持,比如注意手部卫生、通风、保持社交间距等。
问:马主任,刚才您提到了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就可以有效的防范新冠病毒。但有些人对新冠疫苗安全性和可靠性心存顾虑,再加上目前疫情较为稳定,因此对接种疫苗不是很积极。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市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有哪些?安全性和可靠性怎么样?
答:我市现阶段使用的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这两款疫苗的采购、储存、运输、使用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是安全的、有效的。去年的12月17日我市就启动了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医疗卫生人员等9类高风险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到目前已累计接种87190人、104554针次,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家可以放心接种。目前我们在巩固完善高风险重点人群紧急接种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关键岗位,扎实稳妥推进其他18-59岁人群接种。适时启动老年人(≥60岁)、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接种,同时我市将根据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进展和国家接种安排,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能够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人群接种率达到80%以上,才能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由于国外的发病率较高,人员的疫苗接种意愿很强,一些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很快,接种率已达到或接近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的水平,我国只有加快疫苗接种进度,及早建立全社会的免疫屏障,才能放开国门与世界接轨。在这里我也呼吁广大居民,积极进行疫苗接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马主任,我市新冠疫苗接种的总体安排是什么,居民都有哪些渠道可以预约接种疫苗?
答:我市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新冠疫苗接种总体顺序要求,遵照“区分轻重缓急、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部署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第一阶段:2月底前,主要是对涉及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民生部门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接种。第二阶段:3月-6月中旬,全面开展18岁以上常住人口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继续为重点人群进行接种和补种。4月底前,原则上至少完成 40%的常住人口(约28.36万人)第一剂次接种任务,6月中旬前压茬完成上述人员第二剂次的接种任务。第三阶段:6 月中旬-12 月底,继续做好前两个阶段重点人群接种和补种工作,按照国家安排部署,推开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高危人群接种。第四阶段:(长期),其他人群中愿意接种的人员,均可在第四阶段进行接种,并适时安排 18 岁以下人群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基本覆盖各领域人群,建立全社会免疫屏障。
现阶段接种新冠疫苗原则上实行集体预约接种,单位(社区)所在的镇街为预约接种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单位(社区)疫苗接种各项工作,组织辖区单位职工或社区居民按照预约时间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待疫苗供应稳定后,社区普通居民还可以通过金苗宝APP个人网络预约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单位,按照网络预约时间到相应接种单位接种。
问:马主任,新冠病毒疫苗打几针?需要自己花钱吗?
答:目前我市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为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根据3月25日下发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求,灭活疫苗2剂之间间隔≥3周,第2剂在8周内完成。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接种对象,无论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均可免费接种,个人不负担任何费用。
问:马主任,目前是18-59周岁的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在这些人中有哪些人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你提的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疫苗接种禁忌症,一般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如有上述禁忌症人员,建议不接种和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问:马主任,新冠病毒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或者间隔多久?
答:新冠病毒疫苗尚无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数据,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问:马主任,市民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后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应提前预约,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和接种流程。接种时要带好身份证件,佩戴口罩、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并如实告知预检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完成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接种后须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最好是一天内不要洗澡;在饮食方面要吃好一日三餐,果蔬和杂粮必不可少,可适度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慎吃海鲜河鲜和其他有过敏风险的食物;要保障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像咖啡、浓茶等能引起兴奋的食物不要吃;不要剧烈运动,可以保持有氧运动;七日之内尽可能不要饮酒或不要大量饮酒。
问:马主任,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人群能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你所问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所关注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对这个问题有着明确的解答。一是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二是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三是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四是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问:马主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疑似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处理?
答:少数人在接种疫苗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触痛、红肿或瘙痒,多数情况下于2-3天可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还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体温一般不超过38℃,持续1-2天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问:马主任,公共场所人员流动频繁,怎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答: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我市的疫情防控政策。一是要做好对员工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二是要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胸闷、头痛等症状,不能带病上班。上班员工要佩戴口罩,对顾客也要督促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三是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四是做好电梯、门把手、水龙头等多人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五是要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