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7654/2021-10437
    • 发布单位:荣成市政协办
    • 内容分类: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 成文日期:2021-12-08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对政协第十届荣成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5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市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1年12月08日 09:15 来源:荣成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提 案 人:洪加耀(市工信局)

案    由:关于推动我市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提案内容:目前我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突出。23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海洋产业占比近50%,高端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重点产业本地配套率低。除海洋产业配套体系相对成熟、链条相对完整外,其他产业的总体配套率仅为30%左右,特别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行业,仅有几家单一企业,缺乏产业纵深,基础薄弱。制造业虽然种类多,但细分产业相对分散,协同效应差,集群效应不明显。

建议:一是实施产业基础升级再造工程,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引导本土潜力股企业膨胀扩张为突破点,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年筛选10-15家潜力股企业重点培植,找准“引爆点”,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密切跟进服务,培育一批快速膨胀的企业方阵,形成集群效应。二是实施产业链条延伸优化工程,实现产业链条全面化。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强链扩链、产业链区域品牌提升、整合盘活产业链优质资源、总部行产业链招商和细分产业建链补链五项行动计划。构建骨干龙头企业招商热力图,把荣成的“链主型”企业和“撒手锏”企业关联信息找准找透,成立产业链精准招商专班,实施定向招商。举办“好品山东网上行”、“中国国际房车旅游大会”两大宣传主题活动,推动海洋食品、房车产业形成区域优势品牌。以盘活华泰汽车为重点,带动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条拓展。打造海参、鱿鱼、金枪鱼三个细分全产业链,争创海参、金枪鱼省级单项冠军。三是实施智能技改提升工程,实现产业改造智能化。编制我市智能改造专项行动计划,导入智库资源、资本资源、政策资源和技术资源,推行“试点+示范+推广”的模式。在重点产业中挑选有智能改造意愿、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智能化改造试点库,配套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点对点服务诊断,改造提升、验收达标、效果检验,培育成示范点并进行推广,打造5-10家样板企业。以样板企业为引领,持续发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

对政协第十届荣成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5号提案的答复

洪加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报告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一、强化企业培育调度,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一)抓好“引爆点”企业培育。一是统筹考虑,合理筛选“引爆点”企业名单。认真梳理我市重点企业,统筹考虑企业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筛选13家后劲强、膨胀快的企业为“引爆点”企业,同时作为我市被威海市列入冲击新目标后备库的13家企业。二是强化服务调度和政策扶持。对13家“引爆点”企业,每月调度指标,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态势,对增长趋缓的企业,及时预警。借助威海市对冲击新目标后备库企业的奖励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奖励资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13家“引爆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70.7%,其中,12家企业收入增长,企业发展后劲强劲。维赛新材料、青木高新材料、华东锻压3家企业增长100%以上;众泰电机、名骏户外、有研稀土、碧陆斯光电、黄海离合器5家企业增长50%以上;曙光齿轮、中磊科技2家企业增长20%以上,三星重工、翔宇实业2家企业增长10%以下。

(二)引领龙头企业冲击新目标。推进我市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冲击新目标。2021年我市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31家、后备库企业13家。一季度44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6.28亿元,同比增长33%;实施重点项目33个,年度计划投资28.65亿元,一季度完成7.04亿元,占年度计划24.6%。其中,31家入库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77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24家企业收入正增长;实施重点项目25个,一季度开工23个,完成投资5.95亿元,占年度计划23.7%。13家后备库企业,一季度实施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1.14亿元,占年度计划32%。

二、抓好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

一是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我市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全面梳理电机、海工装备、房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链情况,依托各产业的“链主”型企业和“撒手锏”型企业,深度挖掘关联企业信息,构建产业链招商热力图,产业链招商精准度增强,效果明显。目前,投资2亿元的派菲特医疗器械项目和投资3500万元的中铁成都研究院有限公司光伏电站项目已完成选址注册,待设备进场。荣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经完成方案论证。张家港保税区鼎欣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鱼油鱼粉进出口项目、上海鲁州收购富帅公司项目、上海钢联工业互联网项目已完成选址,近期完成注册。华泰汽车重组方面,与投资人就荣成华泰盘活重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二是突出园区招商。组织指导海洋高新园、科技创业园、核电配套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设立产业链条招商专班,编制海洋生物科技与医药、信息技术、核电装备与技术服务、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招商地图,实行“链长制”招商,逐步夯实配套率低的薄弱产业链条,推动海洋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三、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不断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

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建设,大力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底,经各级发改部门获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63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3家、省级29家、威海市级31家,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生物与食品、装备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一)狠抓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是加强平台培育储备,深度挖掘成长潜力大、创新意识强、行业领域好的中小企业,建立储备库,重点培育,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二是抓好平台政策宣传,通过企业服务平台发布、微信群交流、走访企业等形式,把创新平台申报政策和财政奖励政策送到企业,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三是注重申报审核把关,对筛选上报的各级各类平台材料,本着“严、实、细”的原则,结合实地查看走访,认真审核上报数据,确保真实有效,符合条件。四是开展平台运行评价,对运行不达标的创新平台给予撤销或者降级,去劣存优,规范运行,通过建立定期评价制度,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创新平台整体先进性。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有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智能改造示范试点工作。作为提升企业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前期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项目和技术需求征集,摸清企业改造意愿,建立了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库。3月份组织工信、财政、金融以及部分智能改造意愿强烈的企业赴浙江杭州等地考察学习,重点了解当地政府、企业在推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经验做法。目前已拟定智能制造三年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初稿,正在与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企业进行对接,摸排企业意愿及项目情况,择优筛选出第一批试点企业。

荣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荣成市发改局


荣成市商务局                   荣成市海洋发展局

荣成市科技局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