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2021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观摩视频会。市社会信用中心汇报的《荣成市:打造“三全”模式的县城信用平台体系》以90.6的高分位列市级(含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信用平台网站第二名,荣获市级示范平台网站称号。
本次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第5年举行观摩会,共有76个信用平台网站和51个“信易贷”平台报名参加。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市把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搭建起“全覆盖、全服务、全应用”的县域“一体化”信用平台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
依托县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我市扩展建设了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市场主体、政务诚信等多个实用性平台系统,信用数据突破一亿条,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位。今年7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工作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对我市“信用管理+社会治理”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在便民服务上,线下,我市在政务服务大厅和22个镇街、45个社区设立公共信息查询窗口,配备自助信用报告打印机,提供信用报告7万余份。线上,依托“信用荣成”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电子信用报告下载等服务,企业和个人也可以自主上传信用承诺书和信用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掌上查信用”。其中,“信用荣成”网站已经进行四次优化升级,成为集信息公示、信用承诺、专项治理于一体的展示平台,设置家政养老、合同履约等公示专栏,日均点击量超过2万次。
政务服务上,我市把告知承诺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取消证明材料6100个。将信用共享平台、信用网站和“信用核查”系统嵌入480多个政务服务流程,形成发起、响应和反馈全链条的数据应用机制。针对失信主体不到部门办理业务的问题,结合执法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变守株待兔式惩戒为主动亮剑式登门惩戒,罚款、整改、注销多管齐下,3个以上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活动超过150起次,形成强大的联合惩戒震慑力。
权益服务上,我市在“信用荣成”网站设置了 “信用修复”“异议处理”服务渠道,同时创新推行“前置式”“主动式”信用修复工作法,建立全市失信企业数据库,凡是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信号,提醒相关部门启动修复程序。
围绕治理应用,我市在全国创新编制了个人和市场主体信用指数,将基层信用建设情况搬到数据大屏、手机屏幕中,各镇街综合信用指数、信用工作成效直接PK,为社会治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随时对各类信用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研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分行业、分领域的“信用体检”,对存在信用隐患的行业及时发出信用预警,开展了46次专项整治活动,行业综合失信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5%。
围绕激励应用,今年3月,我市发布了第六批209项信用激励政策,涵盖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等多个领域。此外,我市还在贷款授信中实行“双查”制度,推出“信用贷”“信e贷”等10余种信用类金融信贷产品,开发了中小微企业信用金融服务平台,全市28家金融机构全部入驻,与全国信易贷平台互联互通。今年,我市与农业银行合作,推出基于公共信用评价的“荣e贷”信易贷产品,已发放162户、3100万元,实现“社会信用+金融信贷”的同频共振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