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两企初合作,意外频发惹争端】
2020年3月,荣成某机电厂(以下简称机电厂)因业务需要与远在河南某五金厂(以下简称五金厂)签订购货合同,双方约定按照机电厂的生产进度由五金厂定期供应钢制零件,合同总标的160万元。
起初双方合作还算顺畅,但商海浮沉,总有起伏波浪,疫情缓和后,由于国内钢材价格直线上涨,五金厂在为机电厂生产零件时成本激增,资金周转开始出现困难,而恰在此时,由于机电厂资金也出现了紧张,在支付第二批零件货款时便出现了部分拖欠。两家企业相隔千里,又是初次合作,五金厂面对机电厂的拖欠行为犯起嘀咕,协商无果后,担心自己损失扩大的五金厂老板选择了切断零件供给。
钢材零件断供,生产计划打断,眼看面临订单违约的机电厂大为着急,双方协商未果,机电厂于2021年初将五金厂诉至荣成法院,要求其按照《订购合同》继续履行供货合同,并赔偿己方赔偿金14万元。
【互相猜忌要不得,苦口婆心力劝和】
收案后,考虑到被告企业身在外省且疫情再度扬头,承办法官高升遂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依法导入诉前调解程序,由驻院特邀调解员朴大姐进行调解。
“拿到案子以后,我觉得这两边企业之间最大的症结还是在于双方初次合作的一种信任缺乏,而且双方既然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这说明矛盾已经十分尖锐,所以,我在调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解开这个疙瘩,想建立双方的互信。”谈及调解过程,调解员如是说。
“不是我们有意断货,是他们拖延货款让我们没有安全感啊!去年二季度开始钢材价格飞涨,我们按照合同价格履约供货已经是赔本销售,他们再拖欠货款,一旦我们货供了钱没要到,这损失谁来承担?!”被告五金厂无奈道。
“他们不放心我们,我们还担心钱全打过去零件不给我们呢!再者说,我们也不是故意拖欠货款,我们是按照行业内部通用的开具承兑汇票的方式来付款,中间有一定的时间差是在所难免,不过再怎么说他们也不能直接断货啊!”原告机电厂很气愤。
耐心听完电话中原被告的“吐槽”,调解员觉得双方的怒气基本卸下,所以便心平气和地对双方进行劝导。对于被告,调解员劝道:“原料上涨、生产成本激增这些企业遇到的难处我们都能理解,如果说你们能和机电厂推心置腹地详聊细谈,我相信同为企业,对方也会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是你们是初次合作,本身就相互存疑,你再解释不清难处,货款索要不出便直接断货,这行为恐怕有待商榷,对方企业没了零件断了生产,拿什么再来付款,你们这合同还怎么履行?”
而对于提起诉讼的原告,调解员也开诚布公地点出了问题:“换位思考是信任建立的基础,你们都常年在这个行业里闯荡,钢材原料上涨咱都该心里有数,疫情期间企业经营都不容易,人家找到你想协商货款支付的问题咱就该设身处地地好好聊聊,果断回绝岂不是激化矛盾?”
【诉前调成不止步,再拟合同固基础】
从鼠年的尾巴到牛年的上元佳节,两个周苦口婆心地“空中调解”终于让电话两端的当事人消除了误会,为了促成双方企业继续合作发展,在高升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会同原被告负责人重新签订了新的供货合同,新的条款中双方约定:将付款方式改为货到立即付款,机电厂同意先行支付30万元预付款,而作为对五金厂的约束条款,合同中也明确订单派出后必须45天内供货的硬性规定,且制定了延误10天按照货款金额50%支付违约金的严格标准。
最终,原本针锋相对的两家企业,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实现了“空中和解”,建立了信任,更为日后的合作强化了法律保障。近日,作为被告的五金厂特从千里之外的河南邮寄了信件,表达对法院公正司法、高效便民的感谢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