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部门动态

我市四项措施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时间:2020年09月06日 09:18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 “清真爱心拉面联盟”志愿服务队来到俚岛镇大庄许家“暖心食堂”,为就餐老人提供爱心拉面。


近年来,我市立足区域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线,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志愿服务、信用管理等载体,着力加强流动少数民族管理服务,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到目前,全市1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斥山街道凤凰湖社区居委会、虎山镇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分别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斥山街道办事处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形势,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管理服务纳入社会治理“六治一网”体系,着力用好镇(街)村(居)两级工作网络,扎密村居网格,充分发挥民族工作联络员作用,大力施行“邻里守望”“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工作举措,全面掌控少数民族群众流入动态,并按照“一镇(街)一档、一村(企)一档、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了少数民族群众人口电子档案,绘制了“全市民族工作地图”,切实做到了“少数民族群众、清真食品企业、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一张图”,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管理服务实现了精准化、精细化,打通了联系服务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的城市社区,我市大力倡树“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设立“爱心之家”,成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党建指导员的“爱心之家”党支部,接收流动少数民族党员,通过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引领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社区、共建社区的“领头羊”。组建“民族一家亲艺术团”“民族一家亲志愿服务队”等组织,积极开展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各民族群众在交流交往中增进友谊,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浸润人心、成为共识,切实构建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真正实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着眼于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整合原统战、民宗、台办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市委统战部在市级层面设立“连心桥”志愿服务总队,将原民宗系统的“清真爱心拉面联盟”“民族一家亲志愿服务队”纳入“连心桥”志愿服务体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所在社区组织开展“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特色美食制作”“最炫民族风演艺”等活动,让各民族群众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清真爱心拉面联盟”在每个门店设置了“环卫工作休息点”,开展“向城市美容师献爱心”活动,让环卫工人每天都能免费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爱心拉面”,并定期组织会员到社区、农村为在“暖心食堂”就餐的老人们做上一碗味道纯正的“兰州拉面”,树立了穆斯林群众的爱心形象。截至目前,“清真拉面爱心联盟”成员已达30余家,占全市清真拉面馆总数的70%以上,通过开展“为城市美容师献爱心”“为暖心食堂就餐老人制作拉面”等活动,使“兰州拉面”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广泛认可。疫情防控期间,在荣少数民族群众自发组织开展了“助力抗疫·共克时艰”志愿活动,积极参与所在社区人员清查、设卡检查、防疫宣传等工作,参加人员近千人次,累计捐款捐物10万余元。“清真拉面爱心联盟”“凤凰湖社区民族一家亲志愿服务队”被所在社区评为“最美志愿服务队”。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市充分发挥市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少数民族群众实施精准帮扶。鼓励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较多的镇街,依托运营效益较好的合作社成立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发展“三优富士”“烟薯25号”和大姜等多个农业种植项目,通过标准化实施技术指导、田间管理,采取持股分红、优先务工、要素让利等多种形式,让入社少数民族群众在享受“保姆式”务工服务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实现家庭增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截至目前,全市22个镇街已成立了3家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万余亩,辐射带动15个镇街、少数民族群众近200人,10名省定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已全面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达4500元以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