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之美,源于管理,成于精细。今年以来,我市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速度”,大刀阔斧整治“顽疾”、堵点,以“绣花”功夫狠抓精细化管理,全力推动城市环境面貌提档升级。从大手笔的道路建设、园林绿化、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到修葺人行道板、划定停车线等细节提升,全市上下正以更大干劲、更实作为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热潮,打造“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美好生活环境,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拓路增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盛夏时节,刚刚通车不久的德清街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这条路原先是一条“断头路”,与西侧的云光北路近在咫尺却不能互通,周边市民出门都要绕行,十分不便。
今年3月底,我市启动德清街建设工程,把这条原本狭窄的村路改建成15米宽的市政道路,配套停车场、公交站亭、路灯等基础设施。7月底通车后,德清街路段向西贯穿云光北路,为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吕女士一家多年来在德清街附近经营饭店。受疫情和修路影响,饭店停业半年多,损失不小。但是,看着眼前这条笔直宽敞的柏油路,她满心喜悦:“原先顾客来我这吃饭只能走小道,都说我家位置不好找。现在路通了,饭店的位置一下变好了,客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出门得绕道,心里都堵得慌,现在是豁然开朗,政府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市民姜军开心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古塔路、碌对岛北侧道路、台上南路、德清街、成山大道蜊江岗段综合改造等9项道路工程。累计活动土石方约47.6万立方米、铺设沥青路面12.3万平方米、安装排水管道10.7公里、铺设人行道板2.6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打通了交通网络的堵点、断点,百姓出行环境显著提升。
伟德西路台上楚家村路段北侧,有一大片拆迁后的建筑垃圾场地。今年4月中旬,市住建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在这里开展了裸露土地整治行动,进行种植土回填、平整清理垃圾,栽植硫磺菊,抹平了城市躯干上的“疤痕”。如今,漫步城市干道,处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掩映成趣。“俺家门口今年还修了口袋公园,在家门口散步、锻炼身体,非常舒服。”市民刘先生高兴地说,“咱荣成这个园林绿化确实好。”
“增绿量、添花景,提品质、保生态”,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画卷上精彩的点缀。今年,我市还开展了城区绿化提升、新三中周边升级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及弃土消纳场管理区绿化、半岛环海路绿化提升、樱花湖西停车场建设、体育场南侧景观提升、科创大厦周边七项绿化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
聚焦公益 生活环境幸福宜居
小厕所,大文明。一座城市公厕的好坏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个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公共管理水平。
走进新建成的湿地公园公厕,独具风格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墙壁和地砖光可鉴人、空气清新,评价只有一个字:“靓”。这所公厕配合湿地公园景观、色调等元素整体打造,与风景融为一体,让市民和外地游客体验到如厕也是一种享受。
在精心设计的“第三卫生间”,贴心地配备了婴儿安全座椅,大人如厕时可以把婴儿放在安全座椅上,系好扣带固定婴儿。同时,墙上还装配有为婴儿更换尿不湿的护理台。此外,在成人马桶边,还设有方便老人或残障人士使用的扶手。这些配套设施彰显着人性化、便捷化的特点。
“今天通过‘荣成智慧公厕’APP找到这里,咱们荣成有这么独居匠心的公厕,太棒了!不仅有免费WiFi上网功能,厕所里还循环播放轻音乐,环境真是太好了。”市民王女士说道。
公厕虽小,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公厕建设力度,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创造优质的如厕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助力创建文明城市。目前,市区已建成46座现代化公厕。
据介绍,我市今年计划新建南沽、世纪等5处公共厕所,改造提升三中、植物园、十里河等公共厕所13处。今年上半年,南沽、世纪等公共厕所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13处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95%。
提起公厕建设工程,市住建局环卫服务中心总务科副科长徐浩言自信满满:“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公共厕所打造成一道风景线,成为荣成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为公益项目,公厕建设工程受益的是社会大众。而危房改造工程针对的却是小部分贫困家庭,是对少数人群的精准“靶向”帮扶。点面结合地开展公益项目建设,是“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理念”在我市的生动实践。
走进寻山街道墩西张家村村民张永起家里,三间瓦房宽敞透亮、窗明几净,院内花草含香、地面整洁。56岁的张永起端出一盘桃子热情地招呼我们:“里边坐,里边坐,吃点水果。”
张永起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口人,除了正在上学的儿子外,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由于家庭贫困,30年前建起的房子早就破败不堪,却没钱翻修。“下雨天就漏水,瓦、檩条基本都坏了。”那段时间,修房成了张永起一家最大的心愿。“儿子从来不敢领同学到家里来,房子太破了。”张永起感慨道。
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让张永起梦想成真。通过改造,他家的房子换了新瓦、做了吊顶、修了地面,墙壁也全部刮了腻子,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党和政府帮了我们大忙,我太满意了。”张永起激动地说。
公益设施建设,改善的不仅是城市环境面貌,更让爱的暖流传递在百姓心间。今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危房改造、城区公厕及设施维护提升、市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11项公益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全市累计修整院面路面6000多平方米,铺设各类管道1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10多户,安装农村清洁供暖设备2100多户,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细节提升 改善人居环境最后“一厘米”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深挖细节补短板,才能巩固文明成果、确保再获佳绩。
近日,在崖头街道得润社区仁居小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划停车线。仁居小区是老旧小区,很多停车线已经模糊,给业主停车造成了不便,也影响了小区形象。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利用一天的时间将115个停车位重新粉刷施划,有效解决了停车乱、停车难及交通拥堵等问题。
“我们小区这几年变化很大,从环境到基础设施都有改善,这次还重新划了停车位,解决了大家的停车问题,也减少了安全隐患。”仁居小区居民张阿姨说。
连日来,崖头街道已在辖区21个社区、125个小区重新划了9200个停车位。
创城不能“单打独斗”,协同作战才能成功。同样为了解决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推出了违规停车告知制度和警示牌提醒管理,组织专业人员对市区内破旧、损坏、不明显的非机动车停车线重新施划,同时在停车比较集中的部分沿街商铺门前增划停车线,已施划1400多个停车位,设立规范停车警示牌8处,张贴《违规停车告知单》600余张。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市区背街小巷等不影响交通的场所新增停车位3000多个。
在虎山镇,综合执法与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开展联合行动,整改占道经营、清理小区杂物、枯枝杂叶;在俚岛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们整修驻地和村居不平整路面;在斥山街道,志愿者走上街头清理电线杆、墙体上的小广告……在集贸市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商户进行“挑刺”,现场指导公益广告的粘贴摆放,细化各类经营主体创建标准;在人行道上,市政工人们对松动的道板进行加固修葺;在河道、水库边,市水利局组织人员整治岸边卫生环境……
创城没有“自留地”、工作的触角应当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创城没有“局外人”,拒绝旁观、人人参与才是共建;创城不是临时抱佛脚的“面子工程”,而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一旦按下了“启动键”,就永远没有“休止符”。
我们必须坚持“有解”思维、拿出“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注重细节考量、做足细节文章、抓好细节落实,才能让创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给市民带来真切可感的民生福祉、交出一份让百姓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