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桃园街道西南海村暖心食堂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随着锅盖的掀开,一个个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饽饽在热腾腾的蒸汽中露出了“笑脸”。谷雨节当日,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余名巾帼志愿者在这里蒸花饽饽庆谷雨,宣告西南海村暖心食堂试运营。
西南海村暖心食堂,是桃园街道第一家暖心食堂。正式投入运营后,西南海村将结合志愿信用超市,借助“文明实践+信用”等手段,鼓励村内志愿者、爱心人士为本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为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空巢老年群体提供“一餐热饭”,将暖心食堂打造成关爱困难群体的暖心驿站,充分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以来,桃园街道计划建设4处互助型暖心厨房,组织志愿者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推动暖心食堂全覆盖。同时,建设7处集中配餐型暖心厨房,由爱心企业负责配餐,志愿者开展配餐、送餐服务。目前,1处已建成运营,剩余10处正在抓紧推进。
无独有偶,东山街道首家暖心食堂——十里夏家村暖心食堂也于日前正式开业。该村10名志愿者组成“巧厨娘”志愿服务队,在开业当天早晨6时就来到厨房,开始包饺子,准备可口小菜。同时,她们还蒸好了花饽饽、发糕,寓意红红火火。
开业当日11时许,村里的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食堂。
“岁数大了,做饭不方便,现在村里有了暖心食堂,真是挺好的!”来吃饭的老人们纷纷对暖心食堂赞不绝口。
据悉,十里夏家村暖心食堂由村委投资3万元、帮扶单位威海市生态环境局荣成分局投资14万元,从2019年9月开始建设,历时7个月修建完毕,餐厅装上了全新的桌椅。该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在这里吃饭。
下一步,该街道将继续加快暖心食堂的建设进度,计划年度内共建设暖心食堂14家,通过信用并举、暖心同行,为更多老人提供“一餐热饭”。
“切菜、切肉的活儿交给我了。”“别忘了包子还有8分钟就要出锅了。”……4月初,港湾街道牧云庵村和西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暖心食堂也相继开业。为了让老人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村里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为本村有需求的老年人无偿提供助餐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到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下一步,港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鼓励村(居)、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到“暖心食堂”建设和志愿服务中,依照老人身体需求和口味进行营养配餐,以实际行动重视老年群体,关爱困难人群,带动更多人投身到尊老敬老活动中来,引领文明敬老的社会风尚。
暖心食堂在石岛管理区并不算“新鲜事”。近年来,王连街道、斥山街道等街道早已开始了暖心食堂建设,不少老年人已经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建设了全市首个暖心食堂,该村一边探索一边完善,渐渐成为全市学习的标杆。
志愿者刘龙强家在“暖心食堂”旁边,自从食堂开办以来,他不仅参与厨房里的很多活计,还多次主动从自家的果蔬店里拿来排骨、海鲜、蔬菜等食材,免费提供给食堂。不仅本村村民踊跃捐赠,银海水产、盛泰机械等当地不少爱心企业也送来了鲜鱼、猪肉、米面油等食材。按照信用管理办法,街道和村里对捐款捐物和义务帮厨的企业和志愿者都给予信用加分。
石岛管理区各街道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开办不同形式的公益暖心食堂,让老年人及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能低价乃至免费吃上有营养、热乎乎的饭菜。各街道通过将志愿服务与信用建设挂钩,推动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特殊群体的幸福感,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为了保证“暖心食堂”的食品安全,市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同步对这些食堂进行指导和监管,计划按照“明厨亮灶”的标准打造暖心食堂。同时,对志愿者在“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控制食品安全和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