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今日荣成

打造“冬赏天鹅·夏游牧场”北方滨海全季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时间:2020年03月18日 10:35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今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本报即日起开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专栏,持续报道全市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典型做法,营造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提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内涵。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手册》等系列文件,我市积极行动,加快创建步伐。我市为何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要开展哪些工作?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少伟。

记者:请问,何为全域旅游?

刘少伟: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记者:我市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将为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刘少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做强城市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2016年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9年12月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将立足现有优势,瞄准打造“冬赏天鹅·夏游牧场”北方滨海全季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目标,全面叫响“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以500公里海岸线和内陆生态走廊为轴线,以特色小镇为节点,重点打造市中心、石岛、好运角三大板块和滨海旅游、乡村旅游两条廊道,形成“一心两翼、两廊发展”的旅游格局。与此同时,全面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启动实施好运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那香海5A级景区创建,深度开发大天鹅、海草房、海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发展新亮点和新平台。

记者:在创建工作中,我市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刘少伟:我市将结合精致城市建设,从游客和市民的需求入手,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七项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释放旅游发展潜能,包括突出规划引领、完善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加大人才保障等。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助推精致城市建设,包括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集散网络及配套休憩设施,推进厕所革命。

三是丰富旅游供给,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包括重点推进龙头景区改造提升,挖掘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试验田”;加快培育樱花湖、那香海、博隆金街、石岛渔人码头等夜消费商圈,重点发展夜游经济产业,打造海鲜美食街区、青啤小镇等夜消费地标,打造“不夜荣成”夜经济品牌;在游客主要聚集场所开设荣成旅游商品特色专柜,统一定价对外售卖,打造“荣成好礼”品牌;打造智慧文旅项目,为游客提供一键式服务;打造西霞口、那香海、赤山等八个研学基地,加快推进研学旅游等。

四是强化秩序安全,营造一流旅游环境,常态化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组建旅游救援队社会服务组织和商业救援机制,联合开展专项旅游应急救援活动。

五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包括整治生态环境、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推动旅游富民强村等。

六是拓宽市场渠道,提升城市品牌效应,包括精准拓展市场、扩大媒体宣传、强化社会宣传等。

七是打造荣成试点,持续加强“海洋+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创新,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模式,实现集聚高效旅游发展。串联各种陆地设施,打造高端休闲度假产品,营造出海洋生活、海洋小镇、海洋城市的海陆层阶式旅游体验,打造“以旅促渔、渔旅结合”的荣成全域旅游发展样本。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