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今日荣成

土地流转成强村富民“金钥匙”

时间:2020年02月28日 09:24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土地流转打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我市通过大力推广土地流转,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经营格局,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日前,记者来到滕家、人和、城西等镇街,实地探访了解土地流转开展情况。

“我们村新上了大姜种植项目,目前流转土地450亩,每亩地的租金是300元。姜种已经入库,清明之后开始种,每亩收益能在1万元左右。”滕家镇炮东村党支部书记肖春明告诉记者。

滕家镇是我市的农业大镇,拥有耕地面积6.4万亩,该镇在东滩、西滩、炮东村、小落村等17个村成立了集体领办合作社,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奠定基础。目前,全镇规模化流转土地4800多亩,2月底将实现6000亩的土地规模流转目标。

土地规模流转和特色种植相结合,是滕家镇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去年以来,滕家镇在发展苹果、地瓜等传统种植的同时,对接引进了3个千亩特色规模种植基地——1300亩芋头种植基地、1300亩安丘大姜种植基地以及千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此外,还对福山大樱桃、韩国柘树等同纬度果树进行了试种,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人和镇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突破口,加快土地流转,激发内生动力。

在人和镇,已有48个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书,已流转土地3700亩。实现“整村整片”流转的邢家村,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谁来种”的难题。“我和老伴年纪都大了,种一亩六分地很吃力,土地流转后,村里统一经营,年底还有分红,真好!”村民邢厚进说。据了解,该村有209户、土地620.8亩,流转后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实现连片耕种,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新业态发展。

在人和镇钓沟村,130亩金银花特色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被提上日程。此前,村里结合实际情况,以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整合散户手中的土地,开垦荒芜土地,走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特色农业之路。村党支部书记王善明介绍:“我们研究了气候土壤等条件、考察了市场情况,认为搞金银花特色种植可行,土地流转后,项目纳入合作社统管统收,村民省时省力还增收。”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人和镇还在市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对连片种粮、发展蔬菜大棚的村,由镇级财政进行补贴。同时,着力抓好集体领办合作社、特色农业招商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使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连片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盘活撂荒土地。为此,我市充分利用防疫期间农村群众“宅”在家的时机,通过发放明白纸、大喇叭广播等手段,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增强群众认可度;对已经流转的土地,抓紧签订正式的流转合同;督导各镇街根据农时需要,进行春耕备播,并对不能成方连片的土地及时进行调换,根据种植项目需要平整土地,为发展高效农业打好基础。

城西街道就是这样一个“样板区”,坚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创新推行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双轮”驱动,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在城西街道坦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温丽正在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土地流转的事情:“村里还有50亩撂荒地,我们去做老百姓工作,把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经营……”自从我市扶持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政策出台后,城西街道各村居纷纷行动起来,在土地流转、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上下足功夫,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同时,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产品供销部、农业服务部、人力资源部,“四部联动”形成合力,明确人员分工,督促机关干部充分发挥“店小二”服务精神,指导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26个村,全部成立村集体合作社,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确保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年底前全部“摘帽”。

务实的政策和贴心的服务,不仅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也增加了企业流转土地的信心。近日,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城西街道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进一步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公司经理岳建忠表示,将用好用活政策,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坚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城西街道筹建面积11平方公里、涵盖12个村的沽水河畔田园综合体,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又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我市调整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目的就是盘活土地资源,让农业用地成方连片,便于引进优质项目发展现代农业,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各镇街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各村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农业保险”的模式,引进项目,搭建更多的创业、就业平台,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