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今日荣成

我市“信用+”乡村治理模式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时间:2020年12月05日 08:30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12月2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有关情况,我市“放大信用建设先行优势 开辟乡村治理全新路径”入选34个案例之一,山东省共3个入选。市委书记包希安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推介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通知》指出,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山东省荣成市创新“信用+”乡村治理模式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载体。

2012年,我市在全国县域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过8年持续推进,信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是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市、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联系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着眼于信用建设中,农村的法律管不到、道德又管不了的治理盲区,从2018年开始,我市探索将信用建设引入农村工作,全面构建“信用+农村”的信治格局。

我市按照农业农村部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的部署,积极探索了以信用为抓手的积分管理模式,目前已为790个村居党组织、2.3万名党员干部、28.6万名农村群众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制定了具体量化的激励和约束办法。对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好人好事,以及参与村级事务等150多项行为给予信用加分;对不遵守村规民约、乱扔垃圾、不赡养老人等60多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给予扣分。信用积分高的群众,可以在村里的“信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还能享受免费游景区、免费乘公交等120多项“礼遇”;信用扣分则在福利发放、评先选优等20多个方面进行约束,市镇村各级党组织年均发放信用奖励2500多万元,受益群众40多万人次。

“信用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成效显著。近两年,我市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22.8%,农村不文明行为由10%下降到不足1%,农村志愿者服务队伍由不到5000人发展到15.7万人。党委政府推进工作,群众“一呼百应”,像农村环境整治,我市用7个月时间拆除违法建设10多万处、110多万平方米,其中70%的工程是由群众自主拆除的。后续的环卫管护也由群众主动认领,有130个村取消了保洁员,改为群众志愿者义务清扫。我市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受到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被评为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设立“暖心食堂”,我市发动3万多名农村志愿者,为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今年已建成363家,覆盖46%的村居。

如今的荣成,从社区到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充满着文明向上、共建共享的正能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我市的信用建设已经串联起整个农业农村工作,有效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荣成路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