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交通运输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效能、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王局长,请您给我们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简要谈一下今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

访谈时间:2020年12月1日

主题嘉宾: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清波

访谈内容

市交通运输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效能、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王局长,请您给我们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简要谈一下今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

答:好的,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坚持“唯旗誓夺、事争第一,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精气神,立足全市发展大局,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动复工复产有序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当好发展先行官,以精致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圆满完成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县乡村农村公路建设,着重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改造道路121公里、改造加固危桥4座、新建农村客运站点候车亭215个;启动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安装波形护栏1.1万余米、设置交通标志576套、安装道口标柱1800多根,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二、创新开展行业精致城市建设。精致公交方面,打造“学习强国”“主题教育”“廉洁故事”等红色车厢、廉洁车厢10辆公交车;464辆公交车全线开通手机“全支付”,通过微信、支付宝、美团等多种支付方式,覆盖全市107条公交线路。精致出租方面,首批10辆“精致出租”示范车标志标识张贴、内饰更新等工作全部完成,统一配备工作服,8月23日正式上路营运。督导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建立驾驶员管理台账,为199名网约车驾驶员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三、全面深化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以监察执法和安全监管为抓手,强化“打非治违”,切实维护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安全稳定。严厉打击“黑车”、治理超限超载、强化行业安全监管,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100余辆次,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各类运输车辆8500余辆次,查处违章185起。实行网格化安全监管,检查企业202家次,消除问题隐患195个。重大节日前,3次聘请专家,排查企业62家,整改问题224个。督导企业开展演练55场次,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大力挖掘交通全域旅游潜力。按照“发展海上观光旅游产业,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工作目标,先后开通海驴岛、鸡鸣岛环岛游航线,及朝阳角—鸡鸣岛航线等3条旅游观光航线,投入客船14艘、1031客位,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两环三支旅游格局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在“交通+旅游”方面,完成汽车站、客运码头散客运输无缝化对接,常态化开通东楮岛、那香海、樱花湖等地的旅游观光巴士及汽车站至成山头景区的公交旅游快线;为汽车站增上全域全景图和导览图,汽车站、旅游码头开设荣成旅游商品特色专柜。

五、全力以赴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防疫工作部署安排,对全市车站、码头21家公共场所开展消杀防疫工作,督导检查企业206家次,出动消毒人员6010人次,使用消毒液1531公斤,张贴警示标志7868张,消杀防控面积1056万平方米;消毒公交车辆62830辆次、出租车9664辆次、客运班车4822辆次、船舶28艘次。为四个机场、两个港口运输专班组织调配车辆1200余车次,接回入境人员4900多人,赴日照、青岛等省内口岸接回入境船员75人。复工复产后,成立了免费运返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专班,发送包车228辆次,为76家单位抢运务工人员4453人,同时为已开工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家到厂”等个性化通勤服务方案。

 

问:请王局长简要解读下交通部颁布的今年9月1日施行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答:此次《客规》修订,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9]6号)要求,调整了客运许可层级。同时,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减少了许可管理事项,并增加了规范定制客运发展、强化安全监管等内容。

一、优化客运许可。

· 取消许可条件中的车辆客位数要求,由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 自行决定客车车型;

· 将“途经路线”由许可事项改为备案事项, 放开日发班次上限,允许在不低于车辆类型等级前提下调配车辆,释放经营者经营自主权;

· 将“客运班线经营及包车客运许可原则上应当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实施”调整为 “客运班线经营可以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实施”。

二、简化客运经营许可材料。

·明确客运站 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简化相对人申请程序,缩短许可时限,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对于可通过部门共享、内部核查获取的信息及企业章程等无直接关联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 将客运经营许可中的站点方案和聘用驾驶员调整为承诺制,便利相对人;

·强化对承诺事项检查和违法处置力度,确保承诺事项落实到位。

三、提升经营者经营自主权。

· 允许客运班车在起讫地、中途停靠地所在城区沿途下客,便利旅客出行;

·允许客运站在满足基本服务功能前提下 拓展旅游集散、邮政、物流等功能,充分利用客运站资源;

·调整省内包车强制分类管理制度, 授权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确定省内包车客运是否细分市际、县际、县内管理;

·允许 包车客运向下兼容运营,即省际、市际、县际包车客运经营者可以分别经营省内、市内、县内包车客运业务;

·将 包车客运车辆数量要求适度上调,切实做到“放管结合”。

 

问:为做好交通运输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答:为切实做好交通运输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指导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相关单位和人员落实好防控主体责任,切实强化“人物并防”,今年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本指南以预防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线,突出装卸、运输等重点环节防控,注重加强冷链食品包装的消毒;适用于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装卸、运输等环节的公路、水路冷链物流企业、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等经营单位(以下统称冷链物流企业)。

(一)装卸作业人员防控要求。

除做好个人一般卫生要求外,搬运货物前应当穿戴工作衣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和面屏,避免货物表面频繁接触体表。

国际航行船舶经海关卫生检疫合格并取得检验检疫证明材料后,方可安全稳妥地开展港口装卸作业。特别是装卸来自于疫情发生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时,码头搬运工人等作业人员在搬运货物过程中要全程规范戴好口罩,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防止接触到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冻水产品等。装卸作业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告示牌、警戒线等隔离措施,原则上禁止船员进入码头作业区域;需要船岸配合时,应当要求船员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采取轮流作业或增加作业间隔等措施,尽量避免码头人员与船员发生直接接触;对确需上岸作业的船员,应进行体温监测。

如果搬运过程中发生口罩、手套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运输人员防控要求。

运输进口冷链食品的作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不能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车辆进出时,司机及随行人员应当避免与门卫值班员、工作人员有不必要的接触。

(三)货物源头防控管理。

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物流包装内如需加装支撑物或衬垫,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加强对货物装卸搬运等操作管理,不能使货物直接接触地面,不能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应当保障在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的温度始终处于允许波动范围内。做好各交接货环节的时间、温度等信息记录并留存。

(四)货物信息登记。

货主或货代应主动向承运单位提供相关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关单证,冷链物流企业如实登记装运货物信息、车船信息、司乘人员(船员)信息、装卸货信息及收货人信息等,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按职责开展对进口冷链食品采集相关样本及冷链货物运输车辆的核酸检测工作。港口企业、货运场站等经营单位要如实登记进出港口场站的冷链食品道路水路运输车辆信息及驾驶员信息。进口商或货主如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在货物交付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应当主动将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要的检测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本地肉类屠宰、加工、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冷链食品的相关质量管理和操作规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配合进行冷藏货物新冠病毒检疫的港口作业人员及场站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全程正确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五)运输工具的防控管理。

应当确保车辆、船舶厢体内部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

(六)中转转运设施的防控管理。

中转转运装卸货区宜配备封闭式月台,并配有与冷藏运输车辆、船舶对接的密封装置。加强入库检验,除查验冷链食品的外观、数量外,还应当查验冷链食品的中心温度。加强库内存放管理,冷链食品堆码应当按规定置于托盘或货架上。冷链食品应当按照特性分库或分库位码放,对温湿度要求差异大、容易交叉污染的冷链食品不应混放。应当定期检测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库内温度和湿度应当满足冷链食品的中转转运要求并保持稳定。定期对中转转运设施内部环境、货架、作业工具等进行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