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专栏>重大决策执行落实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荣成市海洋发展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

时间:2020年11月30日 17:31 来源:荣成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和威海市“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突出抓好海洋经济发展、涉海涉渔管理等重点工作,全力促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4万吨、经济总收入1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7.0%,各项工作继续在威海乃至全省处领跑地位。

一、全力服务企业,做优海洋产业。把水产品加工作为“工业兴市”的主战场,扎实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按照“细分产业链、补齐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思路,4月份,我局邀请水科院黄海所冷凯良教授专家团队,对我市海藻、海参、鱿鱼、金枪鱼、海洋生物5大领域17家典型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把脉问诊,制定了“一企一策”“一业一策”高质量发展报告,并依次召开了产业高质量研讨会,把每个产品、每个企业研究透,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落实,收得了较好效果。目前,积极邀请水科院渔机所徐皓所长、沈健主任到企业,对海藻、牡蛎、鱿鱼加工等产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研发进行调研指导;促成了蔚蓝谷与吉香居合作生产海带类咸菜等新产品,好当家集团与日本合作开发海参多糖相关的日化产品,世代海洋研发马尾藻、铜藻海藻肥等新产品;组织举办世代海洋海带采收节、中国海洋食品高峰论坛,并组织鑫发等企业参加了东亚海洋博览会、“对话山东”中日海洋经济交流会、第三届国际海洋牧场博览会等多场展会,海洋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有序推进海洋牧场提质增效。坚持一手抓苗种繁育,一手抓生态养殖,一手抓项目推进,全力稳住全市海上粮仓“基本盘”。督导各养殖单位积极开展海参、鲍鱼等名苗种繁育,探索推进生态养殖浮漂更新和筏式标准化养殖,不断提升海洋牧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预计到年底全市可繁育海参、大菱鲆、虾类、鱼类、贝类等优质苗种300亿单位以上,更换生态浮漂500万个,推广生态疏密养殖10万亩,帮助8处国家级海洋牧场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力争再申建国家级海洋牧场1处、总数达到9家,申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2处、总数突破16家;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已通过省级初验,预计明年可通过部级验收。同时,推进海水养殖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督导成山鸿源投资3000万元,建成智能化鲍鱼养殖平台,目前正在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鑫弘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成装载能力3万立方米的深海养殖工船,正由船级社进行图纸审核;积极促成中交海建与西霞口公司的大型智能深海网箱、海珍品养殖工船等项目合作,实现深远海养殖新突破。

三、持续打造休闲渔业品牌。依托7个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15个省级休闲海钓钓场以及14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展馆和海上多功能平台,积极应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引导牧场经营单位积极对接携程、途牛、飞猪等知名旅游平台合作,探索开展抖音宣传、网上直播等形式,拓展休闲渔业消费渠道。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好转,积极举办各种赛事活动,促推休闲渔业经济强势反弹。6月6日,在烟墩角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举办“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8月12日,成功举办全省海洋牧场建设现场推进会;10月6日,举办2020·第八届“西霞口杯·渔夫垂钓”全国海钓精英邀请赛(矶钓);10月27日,成功举办全国沿海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振了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经济。预计2020年,全市海洋牧场、海钓基地预计吸纳游客20万人次以上,实现门票收入2000多万元。

四、加快海洋捕捞转调升级。按照“压缩近海、拓展远洋”的思路,积极推进近海捕捞减船转产和远洋渔业突破提升,统筹推进海洋捕捞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共拆解报废老旧渔船64艘,更新改造捕捞渔船16艘,新申请减船转产指标1.29万千瓦,近海捕捞能力进一步压减。组建了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集团有限公司,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中心渔港项目已于8月完成项目验收,目前已可投入使用。建成100万载重吨船舶修造中心、港池面积42公顷的中心鱼港、25万吨级冷链物流园、10万吨级鱿鱼精深加工车间及海产品干品加工基地等设施。海洋生物高效综合利用项主体施工完成90%,设备已全部到场正在安装,预计12月份投产。南极磷虾产业园项目已落实土地、规划、开工等前期手续,一期项目进行三栋冷链物流库建设,目前两栋冷链物流库,已投入使用;一栋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整体进度达到70%预计年底前可竣工投产。开工建设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和配套辅助运输船各1艘,更新改造老旧远洋渔船12艘,并顺利开发北太平洋围网新渔场1处,预计全年完成远洋渔业产量25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

五、全面加强涉海涉渔管控。一是狠抓伏休管理。①严格实行集中停港休渔制度,将全市捕捞渔船全部集中停靠在石岛湾、靖海湾、荣成湾内的15个“母港”以及8个企业自备港,安排执法人员24小时驻港看船,确保渔船平稳可控。②海上突出立体监管。海洋应急指挥中心利用渔港监控、电子栅栏等信息化系统,对10大海湾以及所有渔港码头实行24小时不间断严密监管;联合海警、海事等部门在重点港口、主要航道、重要渔区进行布控,并安排3艘100吨位执法船布阵3处海湾出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出海行为。③陆地突出联防联控。分别由工信、市场监管、生态文明中心等部门牵头,从渔船维修、渔需服务到道路运输、市场销售、加工各个环节全面发力,织密全链条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伏休期间,先后查处违规渔船489艘,对人和渔港关停整顿1个月,将鲁荣渔51167/68等6艘违规渔船列入黑名单,有效维护了伏休秩序。二是加强涉外管控。①研究出台《荣成市渔港渔船管理工作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渔港渔船管理的通知》,建立渔港渔船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每一项管理、每一条措施、每一个环节全部见人见事见责,加强渔船管控制度设计。②充分发挥海洋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优势,严厉打击北斗关机、私自拆卸、船斗分离等行为,发现越界渔船立即召回,通过技术手段防范和遏制涉外违规事件。先后警示整改北斗关机渔船117艘,召回整顿违规关机渔船47艘,立案处罚私自拆卸北斗渔船21艘,对11艘安装暴力抗法工具渔船进行立案查处。③抓好教育培训。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对船东、船员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大力宣传涉外渔业管理政策、安全生产规定、法律法规常识、安全科普知识等内容,全面营造“涉外违规、人财两空”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防控涉外违规事件的发生。先后举办船东、船长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班91期,培训11058人,发放《渔业安全生产手册》、《渔业安全生产法规知识》等各类宣传材料2万余份。三是强化海域海岛管理。依托海域动态监管系统以及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全市海域、岸线进行全天候管控,并建立镇街和主管部门联动巡查机制,落实岸段分包责任制,我局及15个沿海镇街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每周至少巡查1次并建立台账,加大海域、岸线、海岛巡查力度和非法围填海处置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做好了海洋督察问题后续整改等工作,海域海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整治近海管理秩序。围绕近海养殖、偷捕盗采、渔港管理等关键领域,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企、渔港、渔船开展线索摸排,严厉打击使用“绝户网”、“地笼”等禁用渔具和扰乱近海管理秩序的行为。先后拆除非法养殖网箱29630个,网箱附属设施1892个,清理筏式养殖5500亩,查处“地笼”等违禁渔具2778套,促进了近海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同时,加大渔港规范化建设。在全市二级以上重点渔港实施划区分类管理,增设道路标线和反光条,督导4处省级认定渔港配备防污染设备并开展渔港环境监测评价工作,成功举办全省渔港环境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全市渔港码头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全力抓好“两个安全”。一是抓好渔业安全生产。以全市渔业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为抓手,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扎实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重大活动期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以及秋季渔业安全生产综合大整治专项行动等活动,突出抓好海洋牧场平台、养殖渔船、鲍鱼养殖船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并做好大风预警信息传递工作,保障全市海洋发展领域生产安全。先后开展执法行动36次,查改各类隐患137次,督导14家渔港、26家重点渔企及4家海洋牧场平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60余场,推送恶劣天气、军事演习、禁渔禁航信息31万条次,有效防止了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分级分区水产品质量监管、“春雷”行动、农资打假、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大重点品种、重点环节、主要违禁渔用投入品检查和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先后开展执法检查60余次,检查育苗企业、生产业户200余家次,完成各级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895批次、合格率100%,举办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2次、培训400余人,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3·15海参敌敌畏”事件发生后,按照省厅《以海参为主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出动2个检查组对全市范围内海参育苗、养殖企业及养殖户进行了全覆盖、地毯式执法检查,共计开展执法检查26次,检查养殖企业和养殖户160余家、养殖面积26万余亩、育苗水体约92.5万立方米,未发现使用违禁药品的现象,并积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外发声,发出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最强“参”言,有效化解了舆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