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年7月28日,为统筹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将市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合并,对两个指挥部成员和工作组职能进行整合,成立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落实指挥部各项工作部署,多个部门为防控疫情,抓好经济运行工作,做了大量工作。
访谈时间:2020年11月3日
主题嘉宾:副局长 孙永明
问:今年7月28日,为统筹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将市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合并,对两个指挥部成员和工作组职能进行整合,成立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落实指挥部各项工作部署,多个部门为防控疫情,抓好经济运行工作,做了大量工作。请介绍一下,针对疫情之后这段时期,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发改局都做了哪些工作,研究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两个指挥部进行了合并,发改局牵头负责综合协调二组,负责经济运行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主要职责是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形势分析,强化政策督导落实,收集、整理、上报动态信息,编写工作简报等。前期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督导调度机制、政策督导落实机制、问题会商解决机制等,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各工作组围绕工作分工、紧密跟踪监测本领域本行业相关情况,每周报送工作进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立足发改局职能,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稳中求进,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一是加大指标监测预警力度。对照各项指标全年目标,持续做好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指标的分析研判和监控预警,科学合理设定目标任务,做到细分到月,落实到企业和项目,对增速达不到要求的逐个跟踪、重点督办,明确责任、任务到岗到人。同时,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目前全市面临着较大的经济运行压力,我们坚定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盯紧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常态化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每周召开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调度会,由指挥部工作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从面上把准全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针对落后的指标,加强与责任单位沟通、对接,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抓好主要经济指标调度推进,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加强重点项目服务调度。针对制约项目落地,影响项目进度的重点问题,实地对接、靠上沟通,帮扶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准备工作。我们以市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围绕目前正在筛选申报的省、市级重点项目,以及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省补短板项目的基础上,着眼着力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台账开展调度,明确责任、分类管理、综合推进,畅通问题建议收集和办理反馈渠道。今年依托干部挂包责任制,作为职能部门,市发改局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包扶,打通梗阻,帮助企业完成目标任务,围绕企业技工流动性大,招聘困难,大单不敢接等问题,与山东理工大学、威海技校密切合作,把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我市人才政策传递给每一位求职者,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围绕政策争取,进一步加强涉企政策精准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好各级扶持政策,实现创新发展;对于企业有需求进行创新平台等项目申报的,积极帮助企业准备申报材料,做好明年的申报准备。四是抓好政策跟踪落实。围绕筛选储备的48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的服务措施,每周与政策责任人沟通对接政策落实情况,确保企业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精准落实。围绕重点项目融资难题精准施策,筛选医用物资、生活物资、农产品、粮油等四类符合条件的企业,为企业申请贷款,缓解企业增产增供资金困难。同时为能积极维护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建立商品价格常态化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并及时掌握便民药店和大型超市生鲜瓜果蔬菜、猪肉存储及医用品的市场供应保障和价格走势。强化监测联动机制,在已经掌握价格动态的基础上,推动局价格监测中心和各监测点建立多种有效信息联系渠道,实时关注各大商超和疫情相关商品的价格走向,确保市场价格稳定、民心安定。
问:“十四五”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我们在新阶段开好局,起好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需要做好总结工作,也要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好准备。请问今年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了,对规划的编制有没有做好计划,计划什么时间能够完成?
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今年我们发改的一项重点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确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台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到目前,已经正式启动了《荣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规划编制的时间节点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建立“三同步”制度:一是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起草小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动开展草案编制。二是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对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分工确定的专题,重点开展思路研究。三是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积极吸纳各方建议,汇聚各方智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拓宽规划编制渠道。四是筛选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我们将高度重视,严格把关、通力合作,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推进落实,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完成。
问:今年以来,威海市高度重视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全力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请您介绍一下,荣成冲击新目标行动的进展情况。
答:2020年我市冲击新目标企业31家,其中24家列入威海冲击新目标企业库,1-9月冲击新目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4.8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较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企业经济逐步复苏。当年实施项目32个,当年计划投资47.9亿元,截止到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8.9亿元,荣光实业和朱口集团增长较快。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及其重点项目扶持力度。培育新旧动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服务供给,优化制度环境,扎实推进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增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全力以赴打赢冲击新目标攻坚战。
问:有句话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荣成市在创新平台、技术产业话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请您介绍一下,从发改层面上,我们创新平台工作开展的情况。
答:2020年我们紧紧围绕省里确定的 “十强”产业,结合我市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全力抓好“战略性”特征明显的创新平台项目筛选储备,通过深度挖潜和重点培植,建立创新平台企业储备库,实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为我市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基础。发改部门申报创新平台包含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三大类。各类创新平台实行梯次培育、逐级申报,每年认定一次。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市发改局积极向上推介企业申报省、市级创新平台。今年,我市申报获批了2家省级创新平台,6家威海市级创新平台,领域涉及房车制造、海洋生物提取、空气热源泵、绿色物流运输和海洋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其中,康派斯获批山东省房车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蓝润水产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中磊科技、鸿德海洋生物3家单位获批威海市级工程实验室,宇翔实业、三土能源、宏业食品3家单位获批威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我市已在45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在22家企业建立了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涵盖海洋食品、机械、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促进我市相关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创新评价巩固提升,在加强对创新平台年度评价基础上,继续在新兴产业领域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为加快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支撑。
问: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代替了旧模式,新业态取代了旧业态,旧技术被新技术覆盖,今年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落地见效年,省里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项目支持力度又进一步加大,请您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介绍一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做法。
答:(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打好产业基础,推进龙头项目落地,完善载体建设配套服务,围绕龙头项目推进以商招商。推动芯长征科技功率器件封装、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中科纳晨打印设备、普鑫盛军用雷达抗干扰系统、房车产业“共享工厂”、华特智能机械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歌尔MEMS传感器领域优势,强化产业融合。
(二)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鼓励企业“机器换人”,打造智能样板车间,开发新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实现智能制造水平提升。重点实施浦林成山半钢等14项“互联网+制造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8亿元。
(三)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依托海洋高新园的“海洋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创园“世纪博康生物医药产业化孵化基地”,借助我市海洋资源基础优势,发展壮大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加快达因制药儿童制剂、奥萨制药、世纪博康等项目建设,打造新医药产业基地,推动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四)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强化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推动我市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加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抓好2020年度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好当家、泰祥、赤山、靖海、海之宝等龙头企业发展,以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研发带动产业链发展。
(五)时尚和休闲运动产品产业集群。加大房车产业招商力度,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组织房车企业采取重要零部件联合采购,实现规模效益。推进房车企业与高校、汽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康派斯车辆龙头企业,加快康派斯与海尔、首旅集团的合作项目,加快韩国工厂、南非工厂投产进度,推进与阿里巴巴的全面战略合作,建设海外仓库,为我市房车企业开拓欧美市场提供便利;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加速荣成房车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靠大联强,提升荣成房车产业竞争力。
(六)医养健康产业产业集群。立足“智慧荣成”顶层设计,统筹康养旅游行业的建设需求,充分整合资源,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聚焦优质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国内外康养旅游领域专家、高端行业人才、优势产业资源和新型产业新模式,不断丰富“健康荣成”的产业体系、提高“健康荣成”的服务水平、创新“健康荣成”的运营思路。创新业态,文旅“大融合”,加快推动游艇码头、康养医疗、主题乐园、演艺娱乐等新业态发展,提升高端旅游供给能力,旨在扎根荣成、立足山东、覆盖全国。
问:发改局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头部门,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我们在督导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2020年,荣成市发改局紧紧围绕当前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项目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作用,着力引进项目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少的项目。
一是省重大项目。今年,我市筛选并提报了歌尔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那香海文旅度假特色小镇文化旅游设施建设项目,1-9月份我市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5.56%。
二是省优选项目。2019年我市共获批8个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今年按照“把握重点、精心筛选、科学论证、应推尽推”的原则,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科学论证,积极申报现代海洋、现代高效农业及高端化工等重点优先发展产业,凸显区域特色、提速发展潜能。其中,蔚蓝谷产业园、鑫发海洋科技园、南极磷虾产业园、文星物流中心、泰祥生物制造集约式加工及成山绿色轮胎智能制造升级等6个项目被确定为2020年第一批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通过上门解读和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推送,抓好政策兑现落实,每项政策实打实用在企业上,点对点支撑在项目上,为全市企业发展助力。目前6个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已全面开工。
三是威海市级重点项目。24项威海市级重点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09亿元。突出海洋生物产业项目带动,鑫发产业园8月份全部投产、蔚蓝谷产业园5个车间已正式投产。南极磷虾产业园正在加快施工,C、D、E冷库已投产,A、B冷库主体施工。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新兴产业发展质量,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已于10月18日试生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还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正常审批速办速通、遇到难题积极疏通、部门之间加快沟通”原则,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水、电、暖等困难和问题,多次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明确推进时间节点,进行动态跟踪督导和协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下一步,我们将靠上服务、精准发力,有序推进事关全局发展的大项目,对省级重点项目提早开展项目谋划,对威海市级重点项目加强服务保障,精心服务调度,每月初深入现场,全面掌握项目进度,了解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年内所有项目已全部开工,争取完工投产11个项目,实现年度投资计划目标。
问:服务业发展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满足疫情结束后全市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为目标,研究提出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服务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3.9亿元,同比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7.5%,同比提高2.3%,“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持续巩固。
一是打好“基础牌”,打造优质服务业载体。强化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服务业竞争优势,悦多旅游小镇成功获批2020年度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成功获批天鹅小镇、那香海文旅小镇、悦多旅游小镇3个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2020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强服务业载体项目培育,龙须岛客栈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南极磷虾高端生物开发产业园一期水产品仓储及冷链物流库项目等4个项目获批2020年省级服务业载体项目,充分发挥了载体项目对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业中心、那香海文旅度假小镇文化产业园等总投资23.8亿元的22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1-9月份已完成13.7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88%。
二是打好“创新牌”,做好新兴业态培育。积极响应国家“两业融合”号召,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组织成山集团成功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成为全国40个试点之一,也是威海市唯一一家获批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的企业。聚焦制约“两业”融合的难点问题,探索轮胎行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总结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以点带面提升物流园区规划,组织荣成石岛冷链物流产业园申报国家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三是打好“政策牌”, 强化服务业政策扶持。一方面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相关产业政策,组织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房车家园房车专用零部件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批2020年国家级服务业引导资金568万元,组织山东鑫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冷库项目获批2020年省级惠民流通资金260万元。另一方面,为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出台《荣成市加快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的意见(试行)》,分别从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试点示范等方面方面推动全市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问:国家政策资金扶持的领域和范围什么?
答:国家政策资金扶持的领域和范围有公共卫生领域、市政设施、城乡老旧小区改造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其中公共卫生领域主要支持县级及以上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项目,以及公里医院应急诊疗设施建设。县级疾控中心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设或改造业务用房,购置疫情发现、标本采集、现场处置设备。
市政设施方面有,1、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医废危废固废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设施、无害化中断处理处置设施,废弃物规范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及餐厨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等。对于配套管网项目,应与排水管网项目衔接或整合,不得重复申报和安排。2、供排水排气排热管网等设施,包括现成和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与建设,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改造与建设、燃气初期设备和燃气管网改造与建设、供热设施和管网改造与建设等。对于同一路段的多种管网建设原则上应整合一个项目进行申报和组织实施。3、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等其他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包括县城改厕、市政交通设施、配送投递设施、县城智慧化改造、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农贸市场和要素配置平台。
城乡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指老旧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小区的养老抚幼、无障碍、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小区直接相关的道路和公共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停车库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包括存储医疗物资兼顾其他应急物资的储备仓库。
2020年截至10月,市发改局共为10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扶持资金9095.4万元。
问:莱荣高铁目前有哪些进展。
答:莱荣高铁项目是省2020年重大项目,我市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项目,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方案,该线路西接青荣城际铁路莱西北站,止于青荣城际铁路荣成站,共设莱西北站、乳山南站、威海南海站、文登南站、荣成站等7站,建筑长度192.814km,总投资约297亿元,工期3.5年。其中,荣成段长约16.3公里,自西向东经大疃、滕家、崂山、城西等镇街,最终接入青荣城铁荣成站,同时新建动车存车场1处。
莱荣高铁项目在省、威海和我市的共同推动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今年4月30日,成功获得省发改委立项批复,是山东省今年规划推进的9条高速铁路中首个完成立项的项目;8月31日,初步设计获得省交通运输厅批复;10月9日,我市召开了莱荣高铁(荣成段)征地拆迁动员会议,就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安排。目前正在进行放线和清点工作,计划于11初开工建设。
目前正在进行放线和征地拆迁清点工作,计划于11初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