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区镇动态

“海归”小伙“淘金”记——山东省瑞祥生物菌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宁的创业故事

时间:2019年09月04日 11:08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王宁(右)与同事检查刚刚生产的有机肥。

王宁在自己的试验田察看蔬菜长势。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不久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荣成,一位“80后”小伙,把垃圾分类处理当作自己的事业,运用自己的知识,化腐朽为神奇,将餐厨垃圾、秸秆、动物粪便等垃圾“变”成有机肥,开辟了一条变废为宝、紧跟潮流的创业路。

日前,在滕家镇李家屯村一间普通的厂房里,一台多功能酵解干燥机正在“勤奋”地工作着,山东省瑞祥生物菌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宁正认真检查着一袋袋刚刚生产、包装好的有机肥。听说了记者的来意,王宁拍拍手上的灰尘,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创业故事。

敢想敢拼

迈上创业之路

2013年之前,王宁先后在韩国员光大学和仁川大学攻读国际物流专业,并选修了生物生命工程学专业。凭着一身的闯劲和精明的头脑,王宁发现了创业契机:国内现行的农业废弃物处理工艺存在诸多弊端,一些畜禽养殖场由于粪污处理技术不达标,面临着关停的命运;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也存在分类难、转运难、处理难等一系列麻烦,而他在求学期间接触的生物生命工程学专业和微生物技术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高度契合。2013年,在顺利拿到硕士学位之后,王宁毅然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王宁说:“学以致用,知识贵在创造价值、利国利民。”回国后不久,王宁便申请成立了瑞祥生物菌有限公司,全身心投入到生物发酵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微生物发酵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提供适宜的条件,利用微生物对原料进行特定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这段日子里,王宁经常与各镇街、相关部门及企业合作,承接污水处理、食品下脚料发酵加工等工程,创业之路走得还算平稳。

作为当前科技含量高、前景广阔的一项新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理应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王宁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他下定决心要充分利用这项技术,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化学肥料的弊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诟病,有机肥料逐渐受到市场的欢迎。常见的有机肥价格偏高,效果参差不齐,而老祖宗传下来的“沤肥”技术虽然能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发酵过程对湿度、温度等气象条件依赖性大,转化率低,异味重、污染高,很多有害微生物通过粪便直接进入土壤危害农作物。生产有机肥急需更专业、更科学、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王宁的心思又一次活泛了起来,他认为运用自己所学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机会来了。在一次河流净化工程中,他结识了全市创新成长型企业——壮发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汝壮,出于对于环保事业的共同追求,二人一拍即合,开始了生物肥技术与专业设备相结合的研发探索与合作。这次工艺与设备制造的融合碰撞,也为王宁的创业打开了新的大门。2015年底,第一台多功能高温酵解干燥机问世,并成功申请专利。

先“利其器”

事业迎来新转机

“我们设备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发酵快、除臭快、效果好’这九个字上。”王宁言简意赅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专利之一——“多功高温能酵解干燥机”。在王宁的生产车间里,几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将花生壳、鸡粪等农业废弃物,投放到入料口中,现场几乎闻不到臭味。

提起自己的设备,王宁又一次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研发的酵解技术,通过喷洒作业预处理,为微生物发酵提供最佳条件,在生产有机肥料的同时,产生无色无味无毒气体,既有效降低有机肥生产成本,也能减缓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承载压力。整个生产过程只需短短的3至4个小时,原料被完全酵解,相比现有的沼气、堆沤等有机肥生产工艺,生产周期大幅缩减,转化质量显著提高。”

技术和产品有了,推广销售之路却并不顺利。2015年底,在第一台设备问世不久,王宁开始尝试产品推销,结果并不顺利。王宁告诉记者,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这台设备既能帮助养殖企业降低粪污排放,也让养殖企业销售有机肥,增加收入,推广起来应该会很顺利,但由于设备最初造价比较昂贵,养殖企业也无心拓展有机肥销售市场,因此吃了不少“闭门羹”。

王宁决定“双管齐下”,一边推广生产设备,一边推广有机肥。他带领几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白手起家办起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秉持“取之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从工艺流程设计,到设备研发制造,从产品配方调制,到田间效果试验,不断探索更高效更便捷的加热方法。他们精益求精,先后尝试了26种方案,最终确定采用了土洋结合的创新技术——碳纤维导热油方案,仅此一项就实现整体工艺节能18%。同时,他又积极与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合作,研发出专利技术“快速酵解干燥工艺”,即将生物发酵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相融合,利用筛选出的特异菌株,基于生物发酵原理,通过复合菌群高效酵解工艺及配套设备,在4小时内,实现对禽畜粪污、农业秸秆和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酵解,并分散或集中处理。目前,已实现以畜禽粪污、花生小麦等农业秸秆为主要原料,批量化生产高效商品有机肥。

在车间成品区,记者看到了前一批次加工好的肥料,王宁捧了一把还散发着热量的褐色粉末抖了抖,除了类似面引子般香中略酸的味道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异味。他生产的肥料之前也在各个试验区广受好评,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开始与他对接,订购设备。

尽管公司生产的产品经专业机构检验合格,但想要真正实现“取之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大众,这些还远远不够。王宁说:“传统化学肥料在价格上占优,要想使百姓优先选择价格较高的有机肥,就必须在肥效上取胜。”为此,他们经过多次科研配比,终于研制出一种高效率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农田,并注册为“钦昊”商标,取意“尊重自然”。

在试验区和王宁自己栽种的试验田中,经该种有机肥培养的瓜果蔬菜,产量和口感都显著提高。有了多年实验结果的保障,王宁信心更足,先后开创了以花生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换购肥料的推广模式。今年以来,王宁多次在企业驻地滕家镇附近的村庄,开展换购活动,并在一些村里设置了换购点,方便群众用肥需要,受到村民的欢迎。目前,“钦昊”有机肥在村民当中取得了良好反响。同时,王宁继续积极对接养殖企业、养殖户,探索建立由养殖企业、养殖户购买设备、自主生产,王宁统一收购、拓展市场的合作经营模式,既有效解决了有机肥生产的原料问题,也帮助养殖企业解决了销售问题,增加了收入,这个一举两得的方案实施后,同样受到了很多养殖企业、养殖户的青睐。

秸秆和畜禽粪污还田,重新进入农业生产循环,既解决了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土壤酸化、粪污污染地下水等问题,又提升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前景广阔 

产业链日益成熟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下,王宁创业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注定前景广阔。如今,王宁又着眼于垃圾分类,以现有的专利技术为基础,改变以往“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创新提出“分散处理、集中收集、统一配方”的方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百姓看到处理结果,从而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这既是青年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也是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有效途径。我想把我的设备推广到各餐饮单位、城市社区等餐厨垃圾问题突出的地方,为他们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提供参考。”王宁说。

今年8月,王宁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对接,将专利“快速酵解干燥工艺”及设备投入到机关食堂进行餐厨垃圾处理试点,收到良好的运行效果。王宁告诉记者,这些餐厨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也可以用来饲养黄粉虫,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