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今日荣成

小村生活别样美

时间:2019年09月30日 09:16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齐乃义(右)与女儿探讨刻瓷艺术。

人物档案:

齐乃义,笔名齐放,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1946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离休,1993年在女儿齐征的影响下爱上刻瓷艺术,以刻制人物肖像而闻名。20多年来,他共刻制作品近千件,不少佳作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和大赛,并获佳绩。2009年起,旅居于俚岛镇中我岛村。

中我岛村是有名的旅游度假村。我于2009年8月13日,同老伴一起进村居住。两年后,我写了《走进中我岛》一文在《淄博晚报》上发表,介绍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度假产业概况,讲述了自己旅居小村庄的故事。如今,我在这里生活了10个春秋,亲眼见证了中我岛村10年发展的一点一滴,不少故事感动着我,让我越发地喜爱这片土地。

美好生态 旅居胜地

中我岛村原为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村党支部搞起乡村旅游度假产业,先后建起望海山庄、齐鲁花园、淄博度假村、大顺花园、碧海山庄,一排排高楼、一座座小别墅拔地而起,很快引来全国各地旅居客户2000多家,村民也从旧民房搬进新楼房,一个旅居度假新村在荣成市东端黄海岸边崛起。

为了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丽,近些年,村“两委”加强居住环境治理,建起休闲长廊,对各条道路进行改造维修,全部用水泥铺设,留有精致的人行道,两旁绿化错落别致,整个村庄成为一处花园式小区。

今年上半年,中我岛村成为市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首批试点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垃圾分类宣传队,运用各种形式宣讲垃圾分类的好处,配套制定了管理制度,规定一早一晚投放垃圾时间,安排专职督导员现场指导。

王永华,是一位76岁的老人,望海山庄的监督员。他告诉我,村民们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都很支持,绝大部分村民都能按类准确投放,有个别村民投放错误的,他指出后也都马上改正。如今,全村已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外村经常有人来村里学习取经。

环境卫生整治不仅仅靠宣传,更要靠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村党支部原书记史存友就经常带领党员和志愿者,与村民们一起清扫道路、清除死角、清运垃圾,村民和外来旅居者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因为大家都真正把村子当成了自己家。

村里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也受到旅居者的青睐,不少旅居者把这里比喻成“生态环境胜过城市”的美丽村庄,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2016年,南京市长江航道局设计师陈晓云也和我一样,和丈夫来这里度假养生,深感此地的人居环境胜过江南。我在碧海山庄物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曾登门拜访过她。

陈女士住在五楼,9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她满意地说:“我住的楼有电梯、热水器和地暖,生活很方便。购物有超市和集市,蔬菜水果海货都很新鲜。特别是生态好、环境好,在楼上远望,蓝天白云与大海相连,宛如一幅壮观美丽的画卷。这里交通格外方便,公交车从村中大路通过,文化生活也挺丰富。”

陈女士边说着边打开手机,让我观看她拍摄制作的《中国新农村——中我岛》《走进新农村》美篇,整洁的村容村貌、美丽的自然风光、勤劳的当地村民都被生动地收录其中,足见她对这里有着极深的感情。

在中我岛居住了10年,我如今已88岁,耳不聋眼不花,生活自理,尚能坚持刻瓷爱好和写作,到外地旅游,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实践证明中我岛村不愧是养生的好地方,“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名副其实。

乡村文化 繁荣似锦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些年来,中我岛村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抓好村文化事业,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淄博市五音剧院退休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胡考成先生同样旅居于此。他经常和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聚到一起,切磋技艺,研究节目,每逢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文艺爱好者们都积极参与文艺演出,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为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今年村里新成立了“自由呼吸”歌唱团,成员由旅居于此的111位老年人组成,平均岁数与新中国同龄。他们怀着一颗红心练唱,在庆祝建军92周年军民联欢晚会上,登台演唱了多首红歌,表达了这些外来旅居者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赢得全场观众热烈喝彩。

每天晚上,最热闹的是村文化广场,休闲纳凉的、跳广场舞的都汇聚于此。广场舞深受老年人的喜欢,舞蹈队中年龄最大的达88岁,还有不少小朋友也跟在大人身后学着跳,有模有样,引得众多乘凉者一阵阵笑声。

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村里还先后举办了书画刻瓷摄影艺术展览,向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我是一位刻瓷艺术的“拥趸”,淄博的刻瓷文化首次在这里亮相,我所刻的刻瓷作品有幸每次参展,展后两次捐给了村里刻瓷作品达28件。

83岁的王道孚,原是临淄区委党校教务处主任、区老年书法学会秘书长,他不顾腿行动不便积极协助村里办展,既带头创作书法作品,又经常与书画爱好者交流、征集作品。每次展览他都亲自动手布展,主动承担展览的前言、会标的书写,为展览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村里的各种文化活动中,旅居者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都说,能在这样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地方办展览,累点也值得。

在望海山庄旅居的于峰女士,是新华药厂的退休职工,现在也是村里文化活动的骨干。她教过广场舞,教过太极拳、太极剑,曾带领50人的太极拳队参加过市里的比赛。她说,能参加这些活动,既为村里文化事业作贡献,又促进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觉得心情很快乐,真是一举两得。旅居在淄博度假村小区的郭黎明,曾担任淄川区委党校副校长,为宣传这里的文明建设,撰写了《威海有个淄博村》《俚岛·乡风海韵》《暑期,海风吹拂爱莲湾》《中我岛度假见闻》《信仰的力量》等10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齐风》《文化与品牌》《聊斋园》等报刊杂志,说的都是中我岛这个滨海小村的巨大变化。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深厚的感情,是难以写出这么多情真意切的作品的。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村“两委”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村民不忘历史,记住乡愁,利用村民从旧民房乔迁楼房机会,将各户不用的旧渔具、农具和过时不用的家具、生活日用品等收集在一起,建起了民俗博物馆,这是荣成为数不多的村办民俗博物馆。

同时,在村落原址的俄岛王家建成了古村落博物园。俄岛王家历史悠久,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海草房500余间,有两位革命先烈的故居就坐落在这里。一个是王德昇,为抗战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1940年任荣成第四区委书记,对革命作出积极贡献;另一个是革命烈士王振鉴,14岁参军,参加过多次战役,解放天津时荣立二等功,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还有明清秀才等几户社会名士住宅。村党支部原书记史彩友认为这属于文化历史遗产,很有保存价值,于是倡议并经村“两委”决定投资进行了整修,对古建筑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古村落博物园建成后,被确定为威海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不少人参观,一些书画艺术家前来写生,大大提升了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

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10日党员活动日,中我岛村党支部组织100多位党员,参观了龙山革命纪念馆和谷牧旧居,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教育。我同小女儿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向谷牧旧居捐赠了《谷牧肖像》刻瓷作品,表达了对老革命者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雷锋精神 传承光大

新时代有新风尚。在中我岛无论是祖居于此的老村民,还是旅居在这里的新村民,讲文明、做好事、无私奉献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雷锋精神在这里“活”了。

先说近80岁的史存友老人。他是村里的老书记,退休后继续为村里服务,天天坚持上班,收缴物业费、集市管理、清扫卫生,事无巨细,勤勤恳恳。有的称赞说:“老书记人老心红,闲不住,老有所为献余热,不愧是老党员。”

再说说碧海山庄的新村民张敏昌,他是淄博工陶的退休干部,已经在这里旅居20年了。他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热心为村里服务,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主动承担为村里举办的文艺晚会及其它纪念活动摄影的任务,义务拍摄近千张照片,给村里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应聘担任碧海山庄的物业管理员后,认真负责,积极为住户服务。他天天出勤,却不拿什么报酬,只在春节时享受年终奖金,居民们从心里由衷敬佩。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起,中我岛村志愿服务队在去年冬天正式成立了,下设13支小队,共有队员400余人,队长由村干部王玉红担任。这位48岁的中年女性,可称得起是女强人,她一边抓着妇女工作,另一边还带领这支志愿服务队伍,满腔热情地为公益事业和村民服务。

今年4月23日,村里举办了“孝老敬亲饺子宴”,40多位老人在锣鼓声中入场,志愿者自费购面、馅,包了5种花样、色样的水饺,请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品尝,表达孝老敬老之情。每张餐桌上摆放着99朵玫瑰花和水果,志愿者将热气腾腾的水饺端上,老人们边吃边聊,其乐融融。除此之外,村里还有清洁志愿服务队,对家庭困难的24户居民进行上门服务,帮助清扫卫生干家务活。

文明村居,共建共享。在中我岛村,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争当志愿者,每个人也都是志愿服务的受益者。这些年里,听过很多、见过很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这也成为旅居的新村民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两个文明建设业绩突出,中我岛村获得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东省“十佳和谐村”、威海市“文明村”、荣成市“美丽乡村创建之星”等荣誉称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