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朝舞之地,千里海疆波涛汹涌,奔流不息。今天,伴随着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科技变革的大潮,“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再次站到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潮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我市产业的功能定位和基础优势出发,以集成式改革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了以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食品、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工业,以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全方位提档升级。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高质量突破式发展的新动能汹涌澎湃。
瞄准深蓝
打造海洋经济全新升级版
位于荣成西南一隅的沙窝岛码头,波光粼粼,浪花拍岸。距离码头不远的车间里,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几十台设备正有序运行。工作人员不时地来回走动,查看设备,抄录仪表。这里是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项目之一的冷链物流库项目,总投资1亿元。从项目启动到建成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目前冷库项目已完成设备调试,投入运营。
在物流库制冰车间,冰块的制作、运输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车间负责人介绍说:“自动化冰块运输设备的使用让整个车间只需要几人就可以正常运转,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存储车间同样引进了集冰库、冷藏、急冻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存储物流设备,远洋捕捞来的鲅鱼、鳐鱼等海产品将在这里进行冷藏存储,随后发往各地市场。
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是我市实现近海捕捞向远洋渔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是集远洋鱼货回运、进出口鱼货贸易集散、精深加工、渔船修造、冷链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
坐拥千里海岸线,荣成发展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在海洋。市委书记江山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指出,海洋经济是荣成的最大优势,要着力抓好优质资源、前沿技术、市场话语权“三个掌控”,打造海洋经济的全新升级版。
走进山东鑫发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条条金枪鱼在这里加工、萃取升值百倍后畅游“一带一路”。作为国内最大的金枪鱼加工企业,鑫发集团成功打造了蓝润金枪鱼、荣祥食品、齐东海通冷链物流以及蓝润生物科技四大产业项目,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1.5万吨零下60℃超低温冷库和1.5万吨零下25℃低温库,建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金枪鱼刺身生食加工车间和占地700平方米的金枪鱼系列产品生产车间。
据了解,我市现有远洋渔船300多艘,年捕捞量约30万吨,远洋渔船规模和捕捞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鱿鱼、金枪鱼等都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经略海洋战略的落实,荣成“打渔人”发扬争创一流的“江北第一虎”精气神,不断延伸远洋捕捞触角、扩大捕捞规模、提高回运鱼货加工能力。大量的低端近海养殖和小型捕捞被逐步淘汰,海洋生态牧场、远洋渔业基地、海外渔业基地、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等新型海洋产业不断发展,名优养殖、远洋捕捞和休闲旅游规模等经济新业态持续拓展,全市的海域资源得到集中深度开发,打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海上粮仓”。
正在加紧建设的威海(荣成)海洋高新园,已初见规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我市打造海洋经济全新升级版的主战场,昔日的渔业大市,正向着海洋强市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聚焦高端
激发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装备制造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市围绕错位竞争、靠大联强、链条延伸“三条路”,以高技术船舶和高端制造领域为方向,在远洋渔轮、特种船舶、军工装备、全钢轮胎、高效电机、精密机床、高端玻璃器皿等特色领域,打造了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高校院所、战略资本等,开展技术、产权、市场合作,实现了本土企业扩张与外来资本引进的“双驱动”发展。
目前,华力电机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数字化物流库已投入使用,鑫弘集团下属佩森环保科技,船用脱硫设备手持订单达到45套、价值3.7亿元……一大批高质量的装备、设备走向国际市场。
在成山集团生产车间,175万套半钢子午胎和全钢子午胎智能化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新建的一期全钢120万套轮胎智能化车间,采用国际领先的智能化设备,产品质量、制造效率、成本控制得到明显提升。“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硫化机设备,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0%以上,合格率提高了0.3%。单这0.3%,就可以每天为企业增加10万元利润。”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浦林成山将全面打通半成品、成型、硫化等各个环节,实现由人工物流操作到全部自动化操作的升级,这条绿色、高效、节能、安全的智能化生产线将成为浦林成山实现3年百亿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已将该项目列入“冲击百亿目标”项目,其中,全钢轮胎智能化建设项目,预计2020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半钢高性能子午轮胎项目,新增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175万套,打造千万套半钢子午胎生产基地,计划2020年7月全部建成投产,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聚力创新
激活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概念。我市围绕消费型新兴产业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要着力做好产业融合、特色发展、惠民利民“三篇文章”,抢占现代服务业的未来制高点。
海洋产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做大做强这一产业,我市积极挖掘现代渔业三产属性,全面开启海洋牧场建设,并将其作为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
“2013年起,我们开始探索发展休闲渔业。经过不断学习,2015年,正式步入正轨。我们一直都是做河豚养殖的,所以,从研究河豚的趣味性入手,加入海洋牧场贝类的采摘,渐渐发展为成熟的海洋牧场。”桑沟湾海洋牧场相关负责人刘爱娣告诉记者,现在,每到夏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海洋牧场感受大海的气息。刘爱娣也在企业成功转型的同时,既卖风光又卖体验更卖产品,将河豚这种海产品推介出去。
千里海岸,风光无限。像桑沟湾海洋牧场一样,我市以18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藻场移植+智能网箱”为主要内容,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田园综合体。北部,以西霞口集团、成山鸿源等企业为重点,以人工鱼礁投放和海洋环境改良为特色,打造游钓型海洋牧场;中部,以威海长青集团等企业为重点,以苗种培育、海珍品增殖为特色,打造科技型海洋牧场;南部,以好当家集团、泓泰渔业等企业为重点,以立体、生态、循环养殖为特色,打造田园型海洋牧场。同时,完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完成了西霞口、烟墩角、东楮岛等6家单位海洋观测网设备安装,实现了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
2018年,我市启动了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海上“三区划定”,大力实施海带疏密工程和“浮漂颜色革命”,全面清理禁养区养殖和限养区、适养区非法养殖。同时,将海洋牧场作为全域旅游的其中一环,推进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融合,培植精品海洋牧场。
海上,以牧场、海岛、休闲平台为载体,建设“渔家乐”综合服务区,大力发展捕鱼、戏水、观光、采摘等渔趣活动,打造生态体验型休闲渔业。
陆地,以滨海沙滩、渔港、钓场等休闲场所和旅游景点为基础,大力发展与旅游观光、海上采摘、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海鲜烧烤、海鲜大咖等特色餐饮,打造美食型休闲渔业。同时,结合“最美渔村”建设,大力发掘渔俗文化,举办“渔民开洋·谢洋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推动海洋牧场与渔家文化相对接,打造文教型休闲渔业,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风光、卖体验转变。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企共同用力,搭建更高平台。我市始终把搭平台、保企业、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创新性思维和专业化理念,不断提升平台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海洋高新园、科创园等园区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从海洋渔业、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和碳纤维、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中选取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把配套体系建设作为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夯实现代园区基础,全面提高园区建设水平。
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紧跟时代发展的服务政策……让荣成产业迸发出无限的发展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逐浪前行,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角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