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今日荣成

用爱守护生命的日出——记荣成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于文奎

时间:2019年08月19日 08:53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于文奎和孩子在一起。

使用查房机了解患儿病情。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首次把健康问题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17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今年的8月19日,是我国第2个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医生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和对医疗健康行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医生,让这一职业,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在我市,有许许多多爱岗敬业的医生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换来幸福安康。本期让我们去认识他们中的一位。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诠释了医疗岗位上的初心与坚守,得到了同仁的敬重和患者的信任。他,就是儿科主任于文奎。

于文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近30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广博的医学知识,医术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他的名字已为我市儿科医疗界的一块招牌。

2018年10月,接受胚子宫内移植而怀上双胞胎的王女士以25周+6天妊娠先兆流产被收入院,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诞下一对重约780克的小兄妹。为了呵护好这两个初来乍到的小生命,于文奎带领儿科全体医务人员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救治过程。一开始的几天里,大家连续72小时没有离开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日夜守护在两个孩子身边。长子因患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肺出血没能保住,而次女情况相对稳定。不安的王女士希望于文奎在治疗时一定要在场,虽然于文奎已连续熬了2个通宵,但还是一口答应。看着家长痛苦、祈求、渴望的眼神,于文奎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全力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

在护理中,气管插管的深度、吸痰操作、腰椎穿刺等,于文奎都亲力亲为,同时示范带教,确保全科操作严谨周密。因为需要长期静脉营养,科室第一次开展了早产儿PICC置管,管路使用了2个多月,从未发生感染。大家给宝宝起了一个有爱的名字“小米粒”,流水般的日子里,“小米粒”身边烙下了儿科医护人员忙碌奔波的足印和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守护。经历了重重凶险后,“小米粒”最终转危为安,并且拥有了儿科45个“爸爸”“妈妈”的爱。小米粒“百日”到来之时,NICU的护士们早早定好了蛋糕,为她举办了庆祝仪式。仪式上,王女士夫妇热泪盈眶地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但做的比医生护士少太多。你们辛苦了,‘小米粒’永远都是大家的孩子!”

在于文奎的带领下,儿科团队扎实的专业技术、待患如亲的职业素养和携手共进的团队精神让“小米粒”这位当时威海市胎龄最小的早产儿成功存活下来,成为全院的骄傲。“小米粒”出院后,于文奎仍常与王女士联系,提醒她为“小米粒”如期用药并及时做好各项检查。目前,“小米粒”已出生近一年,聪明可爱,身体无大碍,在父母的怀抱中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正是因为这份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即使做医生又苦又累,工作总是干不完,但于文奎从不抱怨,始终兢兢业业。每每遇到疑难患儿,他都不会因畏难而推诿病人,总是积极努力地观察诊断。他常对年轻医生说,基本功扎实了,再仔细观察、动脑,诊断出结果并不难。他抱着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面对生命,一次次地帮助患儿战胜疾病,换来了无数家长的信任。每当看着一个个孩子重回健康活力,他都会忘记工作上的苦与累。

于文奎时刻关注上级医院及国内外的最新诊疗方法,职业生涯中从不曾间断学习。针对可能会遇到的病情,于文奎让科室人员提前学习,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静脉营养输送,让护理部人员前往上级医院学习新生儿护理,以便在日后需要时随时拿来就用,让诊疗工作得心应手。“要好奇、好学、多动脑,这样才会不断进步。”于文奎说。

这是对生命的责任感,也是对自身职业的敬重。30余年来,于文奎几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经常是忙到天黑才回家。“好的医生,必定有高度的责任心。”在于文奎看来,病人需要就要在岗,这是医生的职业素养,无需制度约束。儿科风气也是如此,忙碌时,全科人员全部在岗,没有一个回家。很多医生回家之后一遍遍打科里电话询问患儿情况,有时因为担心患儿病情,于文奎时常半夜睡不着,到医院转一圈才安心。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作为一名医生,于文奎提醒每一位医护人员要诚实守信,规范行医,绝不过度检查、用药。一直以来,市人民医院儿科的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率在全威海市都处在较低水平。对经济有困难的病人,他经常慷慨解囊,对有些需要转院的病人,会及时帮他们联系好医院。对待孩子,用“和蔼可亲”来形容于文奎一点也不为过。他会耐心地指导孩子配合治疗,解答家长咨询,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从不厌烦。他让病人深深感受到医者的仁心,体会到大爱的无疆。在一次诊疗中,遇到一位5岁小朋友逆反心理极重,于文奎与孩子简单交流后发现父母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他严肃地指出父母的错误,让其心服口服,感激万分。许多家长都说,孩子从不跟“生人”,但是“于伯伯”一抱就去。

对于科室的新人,于文奎将积累的知识、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他们,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悉心关怀。一次,一位实习生提出一个理论问题难住了他,他表扬了其善思好问的精神,表示一定会给大家一个答案。下班后,于文奎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了有关专家,将正确的解释告知了每一位科室大夫,受到大家的一致尊敬赞扬。科室医生毕明然说:“我们都喜欢跟着于主任查房,在讨论病例时,哪怕一例感冒,主任也会延伸到很多方面分析讲解,让你加深理解。”

生活中,他是一位挚友,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年轻医生有时向他吐露工作中的委屈,他总是和颜悦色地安慰大家,用自己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给大家传递正能量。因为他的“好说话”,有时因为对病患治疗意见不统一,大家各执己见毫不相让,这让于文奎很高兴:“大家好学善思,认真且有责任心。一切以患儿为中心,这就是我们科室的宗旨。”

于文奎常说,做人得重德。在他的带领下,儿科的医风正气十足,业绩卓越,每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而他自己经常把评先选优的机会让给其他人,他说,能够得到先进科室的称号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