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角社区游人如织,民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来自江苏南京的游客刘海娟三次到俚岛镇烟墩角社区旅游,一场与“慢节奏”生活的邂逅,让她爱上了这个小渔村,也爱上了这里的民宿。去年11月,刘海娟和朋友共同投资40万元,在烟墩角海湾附近租下当地渔民家中的两套胶东传统海草房,打通了中间院墙,改造成5间客房,并于元旦期间正式对外营业。
刘海娟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她一直向往“慢节奏”的生活,每当有了空闲,他便到周边城市的民宿小住几天,渐渐地也产生了自己开办民宿的想法。因为偶然的机会,刘海娟通过中央二套《生财有道》节目看到了烟墩角的渔家风情,这让她心里为之一振。凝重的海草房、古朴的老街、斑驳的石墙……隔着电视屏幕“几秒钟的接触”,烟墩角就给刘海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告诉记者,在之后的日子里,她还多次去网上搜索了烟墩角的有关信息,一直想到这个小渔村转一转,在这里开办民宿的想法也在她的脑海中诞生了。
烟墩角是俚岛镇的一座沿海小渔村,居民500余户,世代捕鱼为生,因明代在山顶修建烟墩得名。去年的清明假期,刘海娟和丈夫、女儿专程来到烟墩角旅游,顺便了解一下当地民宿旅游的发展前景。刘海娟说,4月的烟墩角宁静,海风习习,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自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碧海、蓝天、白云、海草房,加上悠闲的慢节奏生活,让刘海娟流连忘返,她在这里住了好几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刘海娟仍然对烟墩角念念不忘。去年8月,刘海娟和丈夫、朋友又一次来到烟墩角,住了将近一周。“当时正值海带收割的季节,每天都在渔船的马达声中醒来。早晨推开窗子就是大海,有时起早带小朋友们去看海上日出,有时睡到自然醒躺在小院儿的椅子上看电影。周边的小镇串点成线,各具特色。当地人习以为常,对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景。”刘海娟感慨道。
去年11月,刘海娟第三次来到烟墩角,恰逢大天鹅飞抵烟墩角海湾过冬,天气好的时候,清晨的阳光洒在海面上,大天鹅沐浴着金光翩翩起舞。来此旅游的时间里,刘海娟发现,烟墩角90%以上的住宿都是渔民家自己改造的,进屋就是炕、转身就是门,甚至没有独立卫浴。
“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不同时节有不同的风景,民宿产业有很好的前景,但相比江浙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刘海娟说。三次考察烟墩角,刘海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江浙地区省内民宿经营已相对成熟,竞争激烈,何不把江苏好的民宿经验带到这里,也把这里的优质旅游资源介绍到江浙地区,这样自己既可以每年来这儿度假,还可以作为一个创业项目加以推广发展。早有开办民宿打算的刘海娟下定了决心——“就是这里了!”
去年11月,刘海娟在和烟墩角社区居委会多次沟通后,成功租下了紧挨着的两套海草房院子,把中间的院墙打通后,形成现在的四合院布局,她和丈夫还特意从南京请来工人,对传统海草房进行了透水防潮处理。由于居住体验舒适,营业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刘海娟的海草记忆客房天天爆满。
记者采访期间,有不少当地的渔家乐组团来参观。“大天鹅海、花斑彩石这些都是我们当地的景点,用景点为房间命名很有特色。”“院子很大,天气暖和了客人聊天、喝茶、聚会都方便。”“房间设施齐全,定价也合理。”大家七嘴八舌得讨论着参观感想。
“这些年村里的江苏元素越来越多!”3年前开始经营赵姐渔家乐的于海洋说,“我家和邻居家都接待过江苏来的摄影团,江苏民宿的经营理念注入烟墩角,也督促我们本地的渔家乐转变思想,提档升级。烟墩角夏天可避暑,冬天可赏天鹅,还出产海参、鲍鱼、海胆、真鲷、牙鲆等100多种海产品,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旅行!”
“除烟墩角,荣成还有不少散落着海草房、风景宜人的海边小镇。如果民宿开发、经营模式成熟,荣成的旅游产业将迎来又一次腾飞。我们也计划对更多的海草房进行保护性改造,打造更多的海草房系列民宿。”刘海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