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日前,记者就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
记者:我市今年围绕残疾人民生保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残疾人工作,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免除和简化办事规程,提升服务残疾人质量。今年,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承接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两个国家级试点项目,让残疾人提前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市残联制订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量化康复服务目录及补贴标准,对36类服务项目和63种辅助器具给予政府补贴,进一步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实施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为有康复需求且符合救助条件的0岁至17岁脑瘫、智障、孤独症、视力、言语、听障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机构内接受集中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最高年补助训练费1.8万元,对0岁至12岁残疾儿童提供送训补贴,每人每月400元,并可享受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
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今年,市残联出台新政策,降低受助门槛,扩大救助范围,满足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辅助器具需求。其中,一二级残疾、享受低保、建档立卡残疾人和0岁至17岁残疾儿童适配补贴目录内的辅助器具在最高限额价格内按实际价格给予全额补贴,不超过限额的按实际价格给予全额补贴,超过限额的按限额给予补贴。其他持证残疾人适配补贴目录内的辅助器具,按实际价格的50%给予补贴,补贴金额最不超过1000元。
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服药和住院救助。本市户籍持证精神病患者经申请审批,可给予每人每年最高500元的服药救助;对低保和建档立卡的贫困精神病患者经申请审批住院医疗救助,医保报销后个人支付部分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标准给予补助。享受低保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可同时享受免费服药和住院医疗补助。
重度肢体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为我市户籍的重度肢体残疾人购买居家康复服务,通过专业机构评估,对符合条件并且个人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可作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的居家康复服务,年度康复服务期限为3个月。同时,结合居家康复训练,为其配套提供价值不超过300元小型训练器材辅助训练(人均不超过2件)。如简易滑轮吊环训练器、股四头肌练习板、分指板、腕部功能训练器等20多种小型实用康复训练器材。
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为有心理障碍的持证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咨询、诊疗。设立村居残疾人专职委员动态巡访队,对辖区内残疾人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残疾人诉求,化解心理障碍,宣讲保障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市里开通热线电话:7605013,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咨询QQ群,方便了残疾人与心理咨询师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结对帮扶、家政服务、居家康复、亲情陪伴等活动,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关爱。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每年按预算计划为5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智能型改造,为1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基本型改造。智能型改造主要配备感应灯、可视遥控门铃、遥控窗帘、低位灶台、电动晾衣架及其他智能用品;基本型改造根据需要改造坡道、配备扶手、淋浴椅、移动坐便椅等辅助器具。
记者:开展了哪些残疾预防工作?
答: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今年已实施三年,市残联与市卫健局、人社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联合,以残疾预防重点干预项目为切入点,开展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防控疾病致残、减少伤害致残和显著改善康复服务四大行动,推动残疾预防行动深入开展。
重点干预项目包括残疾和危孕产妇产前筛查、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残疾评定、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和建立残疾报告制度等。
干预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干预,相关检查费用免费全覆盖。
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有关责任部门通过活动宣传、媒体公益宣传、行业宣传等方式,全面开展防残宣传教育。在残疾预防日、助残日、防灾减灾日、消防日等节点,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集市举办咨询义诊、文艺演出、发放传单、培训讲座等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努力提各部门单位、围孕围产期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风险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残疾预防意识和知识。
在寻山街道、港西镇试点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及时发现辖区内的疑似残疾人,填写《疑似残疾信息登记表》,核对上报相关信息,开展信息跟踪与管理,进行残疾评定。
记者:如何对残疾人进行更多帮助,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答:对残疾人群实施精准扶贫和技能培训。市残联在贫困残疾人家庭中选出300户进行资金及扶贫项目扶持。其中200户每户给予2000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帮助其购买生产资料等;另外100户依托市残疾人从业扶贫基地,采用“基地+农户”的运用模式,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花生、地瓜种植和食用菌种植项目,确保年内所帮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增收。
对有就业创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面点制作、电子商务、计算机操作等免费技能培训,提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全市举办了9期残疾人面点制作培训班,培训残疾人达209人;举办两期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残疾人89人。
此外,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持证残疾人,由民政部门牵头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20元的生活补贴,其他等级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对需要长期照护的残疾等级为一级的持证残疾人,由民政部门牵头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护理补贴,二级的持证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护理补贴。60岁以下未享受低保的肢体、精神、智力、视力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贴。
实施惠残养老政策。对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的最低档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用。对全市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由60周岁调整到55周岁。
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对重度残疾人和享受低保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按最低档)享受政府补贴。
发放新录取的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励志助学金。
春节期间持续开展贫困残疾人走访救助活动,走访1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达15万元。
下一步,市残联将始终坚持“代表、管理、服务”职能站位,加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市残联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残疾人,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残疾朋友的贴心人、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