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林成山建设中的半钢1000万套生产车间,新安装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可降低人工成本50%。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如今,“工业4.0”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泛指,一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悄然打响。
——题记
轮胎也有“身份证”,产品信息可追溯;车间里搭起了高架,轮胎能在空中“行走”;“写”好工信部的命题作文——轮胎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研究,可不仅是出一份实践报告那么简单;打造“黑灯车间”,又是怎样一种新的理念……
日前,记者深入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采访,刷新了对橡胶轮胎这一传统行业的认知。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记者探访了浦林成山的创新之路。
公式一流平台 领跑行业科技
走进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一栋时尚的三层办公楼矗立在记者眼前。“这是我们的研发测试中心,2017年投资建设,今年4月投入使用,拟引进国内外先进实验室仪器设备177台(套),软件97套,是一个集轮胎生产研发全过程检测和物化试验、测试、办公及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中心。”公司技术研发经理刘昌波介绍道。
提升高端制造能力,核心是创新,根本是人才。作为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的橡胶轮胎行业,企业要在产业变革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发展动能,浦林成山抓住了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这两个关键。建设研发检测中心,整合各类创新要素,每年销售收入的3%多用于研发投入,配置了一流设备、汇聚了一流人才、引入了一流机制,围绕研究、开发、测试和工艺4个功能模块开展轮胎相关技术研发。目前,在多尺度轮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蓝色子午线轮胎研发技术、轮胎云计算数字化设计、汽车轮胎仿真与控制的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拥有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先后承担国家项目7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省、地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奖3项。
“我们针对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等发展趋势,配套研发专用智能轮胎及相关配方、材料,改变以往产品研发的单一性,打破橡胶轮胎的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壁垒,对前沿技术进行持续攻关,首次提出了多尺度轮胎全生命周期概念,引领轮胎企业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化升级。”刘昌波对于正在加紧推进的项目信心满满。
他说,浦林成山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橡胶轮胎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专业构成合理的轮胎产品研发团队,研究内容涵盖产品设计、工艺工装、材料研究、配方、试验检测、轮胎仿真模拟、轮胎与汽车匹配性能研究等多领域。联合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知名科研院所、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了产学研结合、上下游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绿色制造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能力处于同行业前列。
公式“机器换人” 打造智能工厂
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跟记者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没有机器轰鸣的生产场面,没有工作人员挥汗如雨手动安装,而是一条生产线上只有几个人,负责推着物料小车到达指定位置,整个过程基本半自动化。可车间主任隋永波告诉记者,这样的生产线也即将被淘汰。记者颇为惊讶。
“目前,我们的260万套全钢子午胎智能化建设项目,正在进行MES系统(工厂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执行管理系统)主体框架设计和网线布局、连接工作。”随着隋永波的指引,记者见到了正在安装调试的智能化物流生产线。这里“高架”林立,物料按规格上架,按照电脑设置的程序排列组合。高架结构就是储备物料的立体库,建设智能化物流生产线可以将所有轮胎制造物料按规格、程序上架,取代物料车间。立体库下有操作人员专用步行道,中间地面的输送空间是AGV小车(无人转移车,是一种自动化无人转移设备)的专用车道。车道两侧均匀安装了数个光标筒,AGV小车通过“头顶”上方不停旋转的“智能眼”,识别光标筒来定位坐标和寻找角度,下方还有一个相当于“方向盘”的安全扫描仪和安全避让装备,一旦车道上有物体,可自动避让和重新寻找方位。
隋永波让调试人员为记者演示,只见一定规格的物料从立体库被抓取到AGV小车上,小车下了高架轨道,在光标筒的指引下来到机台边。“目前,卸物料的环节还是人工操作,等整套的成型机、硫化机设备更新换代后,就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全覆盖,不再需要人工搬运。像是硫化车间完全是机械化操作,属于‘黑灯’模式,只有调试检查才会亮灯,既安全节能,又低耗环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器换人”。今年以来,浦林成山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和“工业4.0”的标准,结合新旧动能转换的总体思路,新建260万套全钢子午胎、1000万套半钢子午胎扩建项目,采用领先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通过MES系统以条码和RFID为信息载体进行流转,通过各工序机台的信息化系统采集现场的生产信息、设备信息、工艺信息、质量信息以及库存信息,运用系统管理功能,制订并下达生产计划、施工标准等指令,指导现场并监控现场生产,同时对采集的现场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为企业生产计划的合理调度、施工工艺的优化改进、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物耗能耗的逐步降低提供数据,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智慧管理”的发展模式。项目建成后将节省人工成本50%,降低劳动强度80%。
公式过硬产品 赢得全球市场
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能够催生出新业态、新生产模式,反过来也能推动企业更好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近年来,浦林成山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在全国淘汰了70%以上的轮胎落后产能和产品,完成从“密集型”向“智慧型”企业转型,连续四年被我省评为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50强,品牌价值达56.5亿元。“成山”牌轮胎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轮胎市场用户满意质量信誉第一品牌”,成为轮胎行业唯一的“三冠王”。产品涵盖乘用、商用、工业、农业及部分特种车辆轮胎,产销量、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节能环保水平均达到同行业领先地位,在全球拥有350个经销商,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当前胎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的不利环境下,打开这样的局面实属不易。公司方面表示,这基于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以绿色化、数据化、智能化为方向,不断开发紧贴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测试产品性能有‘四低’‘四高’标准,即轮胎低滚动阻力、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运营成本,高安全性能、高抓地能力、高行驶里程、高循环利用,这是我们依据市场发展趋势制定的标准。”刘昌波告诉记者。
在成品胎上,记者看到类似于条形码一样的一组序列号,区别于轮胎的型号、花纹名称、载重指数等信息。刘昌波说,这相当于轮胎的“身份证”。只要输入号码,就可对此轮胎的一切信息进行追溯,从物料使用、生产过程、出厂记录、使用情况,乃至生命周期完结的处置情况都被记录在案。这得益于浦林成山使用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电子标签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刘昌波说:“质量把控越严格,于消费者、于企业越有利。消费者可以通过质量数据对产品品质加以甄别,企业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市场风向,促进产能优化和转型升级。”
随着市场个性化需求,浦林成山的产品研发也转向个性化、差异化、高性能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通过技术优化,提高产品安全性能,提升轮胎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价值。同时,企业还加快海外产业布局,在泰国曼谷成立新工厂,预计2020年中期投产。“在泰国建立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是浦林成山扩张的重大一步。”浦林成山(开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宏志表示,泰国是全球重要的自由贸易国家和天然橡胶原产地,也是东盟最大的汽车生产中心,汽车和相关行业发展动力充足,交通网络发达。投资泰国,不仅是浦林成山整合资源、辐射全球的重要举措,也是塑造浦林成山国际化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
为持续做大做强企业,去年,浦林成山在香港成功上市,不仅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平台,更为今后全球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更多契机;今年,又在资本市场斩获“最具潜力上市公司”与“最具投资价值奖”两项大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及影响力。这对企业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全面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相信浦林成山的高质量发展,将持续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