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教育政策法规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8年12月18日 14:34 来源: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次数:

各学区、市直学校(幼儿园):

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事关高素质合格人才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与改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现就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1.发展方向:各学校要积极创设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支持体系,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实质性的突破,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课程、课时、阵地有保障,学校、区域协同推进,监督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工作重点:各学校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推介宣传等方面工作,完善心育工作管理机制。要重视课程建设,保证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正常开设。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防止应付虚设、人员配备不到位、运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按照“全面普及、巩固提高、实践创新”的工作思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二、要以课程开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课时保障:心理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各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统一协调安排心理课时并列入教学计划中,每学期不少于8节(间周一节),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

4.课程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积极参加联盟(跨校)教研,在保证心理课辅导成效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心理课学科化倾向。各学校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围绕入学课程、毕业课程、青春期课程、学会学习等课程,高中阶段重点进行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和心灵幸福。

5.队伍建设: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带领学校的心理教师团队共同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兼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实施“十百千”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培训,到2025年,原则上全市中小学班主任上岗前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加快培育家庭教育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乡村学校家庭教育“种子教师”,以指导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建构“1+20”家校共育学习共同体。

6.活动育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5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抓住学生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入学衔接、中高考辅导、青春期教育等团体辅导活动。要重点加强生命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7.家庭教育:要积极开展亲子辅导活动,用好家庭教育教材,主要围绕“三类课堂”建设——专家讲堂、专题讲堂、话题讲堂,建立专家智库,引领家长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展家庭教育讲师团巡讲,对首批选拔聘任的20名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针对不同学段的家长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巡讲活动,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影响力。

8.教师心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学生,要切实重视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发,建好心理放松室、教工活动室等教师养心怡情的场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有效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要以特殊群体学生为重点,加强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

9.心理测评:各学校每年9月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评,其他重要时间节点,也要配合着进行相应项目的心理测评,并利用区域心理测评工作平台建立或更新心理档案。根据测评结果,及时排查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学校心育工作目标,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逐一确认并跟进辅导,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协助家长做好转介工作。

10.重点关注:学校要重点做好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网络成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建档立卡,采取“一对一”帮扶,心理疏导。外来务工子女占比较大的石岛湾、寻山、俚岛、成山等学校,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推进。

11.科学监控:心理老师、班主任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多关心、多跟进,留意异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关心、理解、呵护学生,切实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坚决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各学校要重点加强开学前后、放假前后、毕业生离校前后、重要考试前后等特殊时段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监控,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

12.心理辅导:各学校要畅通心理辅导渠道,心理辅导室要安排固定的开放时间,小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有日常使用记录。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离异家庭子女,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团体辅导、3次社团活动,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3.部门联动:各学校要与各部门联合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与服务,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工作,严防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人身伤害问题,联合社区对家庭不和睦的情况开展情感调解;对有单独生活、离家出走、自卑轻生等经历的学生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好责任机制,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四、要以组织宣传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4.宣传普及:以学校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为阵地,开展持续、立体、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和知识普及。要充分利用班会、校刊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要通过家长会、家校通平台、微信平台等媒体,及时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5.志愿服务: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志愿者的引领作用,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主要内容,深入社区、乡镇开展社会公益性的心理咨询、讲座、援助等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积极宣传心理科学知识,普及心理学常识,各尽所能,服务社区,回报社会。

16.月度上报:建立工作月度上报机制,各学校要安排专人每月25号前上报工作情况,包括课程开设、团体辅导、主题活动等,教研中心每月将编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简报,适时在微信平台推送。市教育局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改革创新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领导的业绩考核中。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