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荣成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认真审议了市政府向大会提交的《关于荣成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荣成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结合会前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预算工委的初步审查和本次会上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计划预算报告和计划预算草案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17年全市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牢牢把握争当全省县域践行新发展理念排头兵的目标,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计划预算任务。同时,应当看到计划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财务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计划预算草案安排稳妥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8年计划预算草案体现了中央、省、威海市和我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计划指标和预算收入安排主要预期目标既积极有为,又留有余地,符合我市实际,同时完成计划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可行、保障有力,与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预算支出安排,重点向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助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开发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倾斜,草案内容更加完整规范,符合预算法规定。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提出的《关于荣成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荣成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荣成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与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三、对做好2018年计划预算执行工作的建议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荣成撤县建市30周年。为顺利完成2018年全市各项发展任务,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围绕争当全省县域新发展理念排头兵,促进研发与需求对接、创新与人才互动,构建协同创新模式。要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持续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利润链、效益链高端领域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要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海洋经济跨越发展。
(二)有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保护优先,要强化绿色发展导向,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审批制度。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实施常态化环保督察,加强源头防范。
(三)深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大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财政投入,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转型升级,为壮大财源蓄足新动能。要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以及普惠性金融政策,降低实体经济发展负担和融资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全面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有关财经纪律,全面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要坚持有保有压原则,将可用财力用到民生保障、扶贫攻坚、生态治理、公共服务以及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确保将政府性资金都花到“刀刃”上。
(五)全面坚持依法理财,防范化解潜在风险。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继续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预决算透明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力。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全面摸排我市政府性债务、金融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认真研究制定应对措施。重点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区镇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增量、消化存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维护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