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荣成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6年06月20日 14:24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2016年2月18日

在荣成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荣成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志勇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蓝图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生产总值1022.3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高于经济增速2.4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亿元,增长12.1%,高于计划0.1个百分点。

  ——需求拉动进一步夯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3.6亿元,增长1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增长11.1%;实际利用内资195亿元,增长15%,与计划持平。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市水产品产量122万吨、渔业总收入719亿元,分别增长1.7%和7%,和计划持平;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汽车及机械零部件增长11.4%,造船及零部件增长10.5%,食品工业产量增长5.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4.3 %,提高1.1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作用增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发明专利授权167件,增长9.2%;全市新增入孵项目74个,总数达到140个;实施了当年投资241亿元的133个产业升级项目,39个企业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全省计划。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投资6.6亿元实施“六个一体化”工程,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4处,新增供热面积126万平方米、燃气用户1.65万户,供热普及率、管道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1%、60%;实施了13个城中村改造、5个农居工程项目,新建安置楼50多万平方米。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施了总投资23.6亿元的民生重点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64元,增长8.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6元,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944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45%。

  从主要指标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看,尽管我市及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额3项指标仍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主要是受全球经济放缓、外需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

   

  二、2016年发展形势分析及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总体上看,我市经济将延续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但面临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需要积极应对、妥善化解。 

  从宏观环境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外需难以大幅度提升,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创新技术和动能不足、房地产拉动经济难以为继等因素影响,很难长期维持高速增长。但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从我市环境看,尽管面临市场需求不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要素制约明显等因素影响,但经济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转型机遇期,正在由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规模快速扩张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预期目标安排,考虑我市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需要,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5%和10%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保持稳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立足新常态,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破解新问题,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下一步,将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健康。进一步强化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强化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扩大投资规模,加速形成增加有效需求的叠加放大效益。重点抓好当年计划投资235.7亿元的142个市级重点项目,争取早日达产增效。坚持投量、投速、投向和投效相统一,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大节能评估和审查力度,确保在投资规模稳步扩大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

  强化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休闲旅游消费,争创1个省级旅游强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国家3A级景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及4G网络建设,持续扩大信息消费规模。建设一批家政服务、便民服务网点,切实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

  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深入实施联系服务企业行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做好“接、管、放”工作,落实好降低企业成本政策。推行“互联网+审批”模式,建设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手机微信平台,加强与省市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切实精简和规范前置审批,消除束缚市场主体手脚的障碍。

  (二)坚持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动力培育转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政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推进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共享,构建全覆盖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资本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提高市级创业创新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营效率,采取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年内设立金融机构8家,新增贷款50亿元。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双向交流,在共建科研平台、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引导企业进行关键工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个,转化优秀技术成果5项以上。

  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着力优化人才支撑。依托慧谷孵化器、星源孵化器和好运角孵化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实现战略性海洋高新产业聚集发展,年内新增各类创新载体5家,新增入孵项目30个,总数达到170个以上,毕业企业10家以上。制定“招才引智”计划,搭建高校工作站、科技镇长团等人才服务载体,引进重点产业专家团队,达成各类科技合作协议10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以上。

  (三)加强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上档升级。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打造荣成经济升级版。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规范发展特色种养业、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产地生态环境改良工程,开展土壤修复改良、地膜污染防治、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制定花生、水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规范,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年内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新增“三品”认证8个,确保粮食年产量24万吨、花生7万吨。

  提升改造装备制造业。坚持本土企业扩张、高端项目引进“双轮驱动”,认真贯彻落实省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切实用好省创新驱动发展的23条措施,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专业远洋渔船、高技术船舶等研发制造,抢抓行业洗牌机遇,积极参与省海工装备重大集成创新工程,提升细分领域技术水平。依托石岛湾核电站、国核示范电站两大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承接发展新能源衍生产业项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71亿元、增长8.5%。

  培植壮大蓝色产业。把培育海洋特色产业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重点研发高资产利用率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打造海洋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扩大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和海洋食品产业联盟的影响力。年内精深加工量增长15%以上,高端产品比重达到23%,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研发心脑血管药品、儿童保健药品、中药制剂等,扩大生物医药市场份额。瞄准国内外先进海洋产业技术,推动海洋高新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海洋产业创新示范区。做强做大远洋渔业,着力提升远洋捕捞产业层次,年内完成远洋捕捞产量23万吨,回运17万吨。

  推动现代服务业增量扩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依托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立足我市优质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组织国际体育旅游赛事,推出一批乡村记忆馆、传统古村落旅游线路;年内获批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1个、省级休闲海钓基地2个。围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网货集散平台。加快建设中韩影视文化产业园,争取获批设立中国艺术文化基地、韩国文化影视交流基地,促进文化影视、文化创意、文艺演出等产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四)扩大市场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挖掘释放市场潜力,有效增加供给,深入开拓国内外市场。

  高层次打造对外开放优势。全面谋划对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培育发展中韩边贸城,发展好运角中韩商品跨境贸易集散地,启动对韩海运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无地招商”,大力引进研发中心、科技孵化等项目,年内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16次,跟踪落实40个在谈内外资项目。加快调整贸易结构,利用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高站位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坚持三区引领、节点延伸、产城融合、中心城区辐射,推进“六个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发展。紧抓中韩自贸区位优势,打造中韩交流的桥头堡,推进我市对外融合发展的通道和空间,通过青烟威“1小时经济圈”,实现空间战略与开放战略全面对接;积极融入山东腹地、环渤海区域、东北亚地区和“一带一路”等空间区域,注入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新的活力。

  高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按照“一体规划、综合建设、分块实施、并行推进”的思路,推进智慧荣成综合管理平台投用,组建5个管理分平台,完成整体布局建设。启动平安荣成、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应用项目,建立成熟的安全生产、医疗服务、社会管理等智慧应用体系。以打造产城融合和休闲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研究重点区域景观设计和城市绿道系统、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停车设施等专项规划,实现各个区域、各类规划的有机统一。

  高效能释放园区积聚潜力。立足园区项目源头,发挥园区产业的“扩散效应”,坚持以特色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市级重点项目优化产业链条、以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项目支撑,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力促项目投产达产,做优做精跨境电商、船舶核电配套、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各类专业园、园中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载体支撑。

  (五)强化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抓好村庄连片整治,引领全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重拳整治鱼粉、石材、干制海产品、盐渍海带行业污染,制定鱼粉企业尾气排放标准;加大扬尘腥水执法检查力度,年内完成首批28家石材企业整治。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回头看”活动,严查偷排、漏排等行为,启动村内、居民区50米以内养殖污染整治。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能源高效节能利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大力推广绿色清洁生产,支持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进行回收利用,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有效处置,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施镇村污水整治五年计划,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5万吨,58%的村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六)繁荣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强化民生保障。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实施动态管理,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健全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城乡一体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定额结算工作覆盖范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支持新一中等27所学校、幼儿园进行新建、改扩建和校舍抗震加固、智慧课堂等配套项目,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鼓励机构养老连锁社区养老,深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发展智能化居家养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企业,推动智能养老常态化。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390元提高到4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落实创城长效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逐项落实责任,确保创城工作整体提升。大力推介“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和“太阳、大海、荣成人”城市形象标识,提升荣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为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信用荣成”,全面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 

  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坚决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应急救援装备购置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扎实推进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双城联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承接各类国际赛事。做好国民动员、双拥共建、海陆一体平安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安全防范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做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慈善、外侨、档案、市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