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
在荣成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荣成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志勇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一个目标、两项战略、三项建设”的总体部署,主动作为,创新突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71亿元,同比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3元,同比增长11.1%,高于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持续深入。三次产业比由8.9:50.6:40.5调整为8.4:49.5:4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6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2%;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08.5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075户,同比增长77.4%。
——需求增长保持平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3.2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12.9%。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商标名牌12个,实施了15个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3.1%和32.6%。
——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实际利用内资136.6亿元,同比增长15%;实际到账外资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1亿元,同比增长8.2%。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将城乡医疗、养老保障进行并轨,对城乡低保等基本保障提标扩面,共为1.5万人次进行了慈善救助。新建养老服务设施185处,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1017套。新增城镇就业1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4%。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2015年是全面深化各项领域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促进我市科学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虽然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发展形势仍不明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但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进实施,外部发展环境在困难中迎来新机遇。
从国内宏观来看,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增速换档、转型发展、保持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特别是今年初以来人民币降准降息和汇率小幅贬值预期强烈,将促进融资成本下降和出口复苏回升。
从我市实际来看,一方面,近年来坚持以蓝色高端、战略新兴为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园区和项目建设投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更加鲜明,随着青荣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将释放出更大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制约、区域竞争激烈等压力和挑战。
在综合分析和研判今年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省、市的发展预期,并考虑我市现实基础和发展需要,初步确定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市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5%和10%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
——结构调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调整到8:48.4:43.6。
——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民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三、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围绕转型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支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移。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与工业、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实现“接二连三”,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休闲农业,完成农业结构调整3.5万亩,培育苹果、草莓、无花果等特色种植基地,实施7个休闲渔业旅游项目,新建和改造提升24处特色休闲农业园。同时加快远洋渔业发展,鼓励捕捞回运,建设3个远洋渔场和6个海外渔业基地,新建远洋渔船21艘,打造渔业生产重要增长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培植,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巩固和发展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集中发力,促进天久碳纤维、歌尔新材料扩产、科盛光电等项目尽快投产,力争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以上。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年内推动40家企业完成主辅分离,扩大服务业体量。大力发展城铁经济,在加快商贸物流、滨海旅游、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做大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实施科技兴荣战略,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设立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对初创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加快科技孵化器发展,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争取星源孵化器新增入孵项目40 个,毕业企业5家。加强产学研结合,举办第七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周、企业百家院所行等活动,组织我市企业和高等院校对接交流,力争达成各类科技合作协议30项以上。充分发挥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年争取转化优秀成果3项以上。依托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食品药品、生物技术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持。加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全年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项目30个以上。发挥好科技镇长团、专职驻企员、科技联络员等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吸收各层次专业人才,为我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服务督导项目建设,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以项目激活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一方面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对当年计划投资256亿元的151个市级重点项目的督导调度,围绕促开工、促进度、促投产,落实好领导分包、部门服务、要素保障等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利用园区在产业发展中的吸引聚集作用,引进建设一批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优质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统筹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立足于“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一城两带三片区”的发展布局,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和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做好老城区改造和重点板块打造,提升城市功能。沿海节点镇发挥自身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搞好小城镇建设,当好沿海城市带的链接枢纽。环城各镇,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市区发展。内陆镇,积极建设农村中心社区,发展休闲农业,形成特色高效的内陆村庄聚合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总投资6.55亿元的供热、供气、供水等“六个一体化”工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向镇村延伸。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能力,对城市社区加强管理建设,积极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
(五)深入推行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统揽全局,将改革开放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计划的推进财政、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打造公平发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规模与质量、内贸与外贸、引进来与走出去“三个并重”,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国家开放战略,借力谋求对外开放新突破。在继续实施全民招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补链”招商、定向招商,年内开展15次境内外招商活动。鼓励企业扩大进口,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新兴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重点推进与东盟、非洲国家的渔业经济合作。深度参与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深化对韩经贸合作。着力增强口岸开放功能,加快推进开放港口查验设施验收以及肉类进口指定口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严守生态底线,持续提高环境质量。突出防治结合,实施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9万吨。推进鱼粉企业、燃煤小锅炉、畜禽养殖场等专项整治,加强扬尘腥水污染综合治理,抓好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启动生态修复和水源保护工程。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扩面提标工程,将村庄环境管理与环卫一体化管理相结合,健全市、镇、村、群众“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七)推动社会民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工作,提高全市民众幸福指数。继续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全年实施10大项52小项民生重点工程,不断完善民生设施建设,启动18项校舍新建和维修改造工程,新增公司化运营校车34辆,实施新建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靖海卫生院改扩建和49个农村标准化卫生室改造工程。对各项基本保障进行提标扩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贴、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等。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开展9项残疾人救助活动,落实15项教育惠民政策,扩大免费查体范围。加强社会管理,加快征信体系建设,通过“两个全覆盖”、民心网、民生110等平台解决民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和谐荣成。
各位代表,完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荣成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