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演唱
荣成地处海隅,交通不便,在历史上虽有过繁荣时期,但发展不快,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戏曲,因此,民间演唱受到一定的局限,特别是明代设卫时,卫官来自北京周围的居多,演唱时以京腔京调为主。
木偶戏
俗称“头儿戏”,荣成流行的属于一人挑的扁担木偶。即一条扁担,一头挑着盛木偶道具的箱子,一头挑着锣鼓架子和帐幔。到演出地点,靠墙用扁担支起帐幔,类似一个小舞台,人坐在箱子上,脚蹬锣鼓架,手擎木偶在小舞台上表演,嘴里唱着剧情。因为两只手只能耍两只木偶,如果第三人出场,就把另一个脸朝外挂在台边幔帐上。荣成的木偶,来自河北河间府。同治年间,港西镇大岚村夏四运到河间府打上,看到当地演木偶戏,使用打工扛活挣的钱,学徒并办置了木偶戏的道具,带回荣成做谋生手段。开始他用河北梆子伴唱,人们听不惯,发展不快。到他儿子那一代改唱京戏,很受当地人欢迎。不久,东山的北台、上庄等地也有了木偶戏到处演出,清末民初,几乎成了境内主要剧种了。演出的剧出以武戏为主,如《孙悟空闹天宫》、《龙宫借宝》、《收八戒》、《樊梨花》、《定军山》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偶戏瞬间消亡。
京 剧
俗称大戏。荣成人过去走京闯卫(指天津卫)的特多,而且大都是给大户人家包括旧皇族挑水的,是这些人把京戏带回故乡。但名角儿谁也不到这偏僻的海边来,于是大村开始组织自己的戏班,这就是“子弟班’’的由来.“子弟班”是农村农民自娱自乐的形式,大都在农闲时请人传授,节日或庙祭时演出。所以,戏箱大都从祭田收入中购置,戏箱也保存在宗祠里:民国以后,有些人看到荣成人爱听京戏,便请跑码头的戏班来荣成唱戏,俗称“野台子班”。长期在荣成唱戏的有“大举和班”、“周保善班”等三四个戏班。它们是专业剧团,对荣成“子弟班”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子弟班”也发展到三十多处,,如吉屯、黄山、沙岛、荫子、埠柳等地的“子弟班”,就有一定水平。黄山村“子弟班”是境内最早的农村业余剧团,创办于同治年间,开始唱昆曲,因用笛子伴奏,群众又叫它吹腔。后来聘请艺人李金林、孙希登、姚云法、大福等教授昆曲、梆子、柳腔、“皮簧”,最后以“皮簧”为主,专唱京戏了。由于这个“子弟班’’成立的时间长基础好,流派纷呈,因此,很受周围百姓的欢迎。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子弟班”虽然广被邀请演出,但从不“卖班”,不以演戏赚钱。1940年,“子弟班”中一些技艺品德身体优秀者应召入伍。黄山村“子弟班”非但没有因此解散,相反立即充实骨干,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女演员,行当齐全,如老生、武老生、文武小生、净、丑、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而且每个行当都有当家演员.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七代传人,培养主要演员二百多人,演出剧目达一百多出。为了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自50年代起他们还串演了吕剧,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传统剧目有全家福、天官赐福、忠孝全、百寿面、双增寿、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鞭打芦花、钉子报、大劈棺、阴阳报、百草堂、五福堂、彩楼配、罗衫记、九江口、三击掌、别窑、探窑、武家坡、桑园会、鬼断家私、牧羊圈、芦花荡、白水滩、水漫金山、桃花庵、女中魁、六月雪、天门走雪、黄金台、打严嵩、酸枣岭、大福山、庆阳面、对金瓶、五神宫、临江驿、南阳关、打鸾驾、余塘关、打渔杀家、逍遥津、徐策跑城、苏三起解、九龙山、快活林、战城都、黑松林、铡美案、战太平、三搜府、八大锤、八蜡庙、红鸾禧、法门寺、黄鹤楼、代子都、取洛阳、战长沙、二下南唐、清风寨、捉放曹、太君辞朝、长坂坡、定军山、连环套、下河东、小仓山、美人 计、罗通扫北、双蝴蝶、金水桥、蝴蝶杯、闯王进京、沉 香救母、失空斩、陈胜王、满汉斗、反云南、穆柯寨、辕 门斩子、战宛城、玉堂春、四进士、麒麟山、逼—上梁山、 佥鞭记、狸猫换太子。吕剧挑女婿、借年、王定宝借当。
现代剧目有贫女泪、烟青跑边、雾、三块钱、落网、渔夫恨、人间地狱、中国人、谁养活谁、归队、夺印、双喜临门、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
如果说黄山的京剧以历史悠久见长,那么,上庄镇的京剧则以变更和常年坚持名闻全市。上庄镇南沙岛村的子弟班,很早以来在文荣两县颇有影响,许是受了他们的影响,周围村庄也纷纷效仿,只是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村剧团曾一度消沉。改革开放以后,爱好京剧的人士经常凑在一起排练、演唱,深受群众欢迎。傍年靠节,主动组织演出。上庄镇党委、 镇人民政府因势利导,于1995年成立了上庄镇京剧协会,积极普及京剧表演艺术,已发展到九大戏村,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莲花落
清末民初传入境内较大集镇,即俗称水陆码头的石岛、崖头、俚岛、城厢等地。严格地说它不属于民间艺术,而是一种乞讨手段。一般两人为一组,手执牛胯骨板,板上拴有铃和彩布条,敲打起来哗哗响,说唱押韵,如:“叫老板,你发财;你不发财,人不来。”另一个接着唱:“我说老板你别笑,你的财宝真不少,大柜装,小柜流,塞满了屋子盖新楼!”遇到这样的乞讨者,最好赶紧打发,否则能在店铺门前唱一上午,影响生意。
大 鼓
荣成大鼓属于胶东大鼓,历史上就是盲人的谋生手段。大多是师傅传授,徒弟照着师傅传授的调子演唱,没有多大变化。直到彭润之独创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大鼓,曲调才丰富起米。
彭润之,崖头镇楼下村人,自幼失明,六岁学艺,十三岁艺成,十四岁东渡朝鲜卖艺谋生。彭润之参加革命后,利用盲人身份做敌工工作,一次瓦解伪军十七人持械投减,因此遭日军逮捕。关押六十四天,受尽非刑,最后在成山卫几十个村庄百姓具保下出狱。但彭润之身受非刑,意志弥坚,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同时在演唱中集京韵、西河、胶东大鼓之长,自创流派,被誉为“彭调大鼓”。1949午调任青岛市盲哑学校副校长,197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