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荣成>荣成民俗

灵魂崇拜

时间:2014年04月01日 16:48 来源:博物馆 浏览次数:

   灵魂崇拜,来自于万物有灵观念,不仅相信自己灵魂的存在,还相信灵魂不灭。古人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活动,受魂与魄的支配。人死形魄入土而火,灵魂则升天变成鬼魂。为使这些鬼魂有个生活的场所,人们便制造了另外一个世界——阴间,或者叫“阴曹地府”,给鬼魂居住。首都酆都城,最高统治者便是阎王爷。由于有了这样一个世界,鬼魂就具有超人的力量,人们只好崇拜它,祭祀它,祈福消灾,不要嫁祸于人。荣成民间灵魂崇拜,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生魂崇拜和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荣成民间特别重视对祖先的崇拜,具体表现在祭祀上。荣成对祖先祭祀,由远而近,对始祖—直延续至显考。不同的是以考父辈上溯五代奉祀神主,五代以上将神主焚化奉祀家谱,并有家祭、庙祭和墓祭之分。家祭除平日祭祀外,荣成最典型的是春节时家祭。年除夕傍晚,家家户户提着灯笼端着供盘到祖坟墓祭之后,请“老爷老婆”回家过年。回家后将灯笼别在供桌右侧,将家谱展开,启开神主套,从此,一天三时焚香叩拜,烛火常明,直至初二晚上将“老爷老婆”送回祖坟。对祖先之所以称“老爷老婆”,是晚辈折衷妥协的结果。祖先的亡灵,后代子孙不敢称神,又不忍呼鬼,只好笼统呼之为“老爷老婆”了。庙祭,过去很讲究。每到祭祀之日,合族不分远近都得到宗祠举行庙祭。如崖头张姓,人齿日繁,不得不析居或移居外村时,年节必须到崖头张姓宗庙祭祖,结婚、生子亦须到宗庙祭祖、登谱。清明、七月十五日、月日作为三大冥节,墓祭仪式较元宵送灯、冬至上坟郑重得多,祭祀祖先,既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照料和悼念,也祈求先祖对后世子孙的庇护,对维护家族和巩固族权统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向心力。

生魂崇拜

    据说人的灵魂是生之与俱的,人活着的时候魂儿异常活跃,人们谓之生魂。它是人们精神的主宰,但它又非常活泼,是个很不守规矩的家伙。特别小的时候,常常离开它所依附的肉体,四处跑着玩儿。如果小孩突然惊厥,昏迷不醒.或哭闹不止,过去普遍认为这是掉魂了,需要叫魂或招魂。轻的,把孩子抱到大人认为是惊吓魂的地点,左手抱好孩子,右手在地上刮一下,然后从脚到头摩挲着小孩的身体,一边叫小孩的小名,据说魂儿听到叫声便能重新复体。重的,用一把大扫帚,搭上小孩的衣服,到假定吓掉魂的那个地方,一边拖着扫帚往家走,一边呼唤孩子的小名,让他的生魂跟着亲人回家。据说那个给吓掉了的小魂儿,此时正不知所措,听到亲人的呼唤,就会扑到衣服上,回归本体,这叫招魂。招魂,在人临咽气时,子女们也多用此法,呼唤父母归来。不过,那时叫魂多在房上。

鬼魂崇拜

    对鬼魂崇拜,分两种情况,一是对祖先的崇拜,实际就是鬼魂的崇拜,后代们频繁祭祀,爱护有加,一般都认为祖先的鬼魂是善良的,是自己和后世的庇护者,能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因此,自己亲人死时,关怀备至,送马送轿,为亡魂指路,并到土地庙为它们打点关系,使之到阴间不受虐待。所以,对亲人的鬼魂,人们崇敬而不恐惧,但对那些冤魂和野鬼就不同了,人们怀着敬畏之情对待它们。据说这些鬼魂既不能升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也就得不到转世投胎的权利。所以,它们叫做野鬼游魂,总在空中飘荡,在人们看来兴灾作祟的全是它们。因为它们只有找到替身,自己才能到阎王那里报到,取得转世的权利。如吊死鬼得捉个人吊死,淹死鬼得拖个人下水,才能到阴曹地府报到,否则仍然是野鬼游魂.对于野鬼游魂,不仅民间十分敬畏,连皇帝佬也怕。清代以前,朝廷诏令各州县必须建立厉坛,这厉坛就是由县官代表皇帝祭祀野鬼游魂的。皇帝怕,老百姓当然更怕。谁家小孩突然肚子痛、头痛,当母亲的首先想到是这些家伙兴灾,舀些清水浇嗒浇嗒,如果无效,母亲就会毫不犹豫地使出煞手锏——脱下衬裤,在病孩四周上空悠打。据说,鬼魂最怕秽物,见到这些东西便落荒而逃,

迷信鬼魂

    特别对这些野鬼游魂,荣成民间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如走路遇到旋风,要对它吐唾沫,据说旋风是小鬼走路带起的风,唾沫能把它驱开。吊死人的宅子,人称凶宅,或宅子不靖,人们便请一幅钟馗的画像贴在墙上。钟馗的红袍必须用朱砂染成。春节请祖先来家过年时,要放根拦门棍,以免野鬼游魂假冒混充溜了进来,连给死人烧化点纸钱也得写上姓名,画个圆圈,以免野鬼游魂冒名顶替或哄抢财物。甚至七月十五专门为它们举行盂兰盆会,赈济它们,但还是防不胜防。譬如黑夜走路迷失方向,在原地转来转去;或者走着走着眼前一黑,人们并不找自己的原因,而说这是“鬼打墙”。晚上钓夜鱼,俗称蹲夜,忽然周围海面乒乓作响,人们也不问是否鱼群受惊而跃出水面,便扔下鱼钩逃回家,说这是“鬼打石”.不过,荣成有句谚语倒是为怕鬼作了很好的脚注,叫“近怕鬼,远怕水”。说明走路的人,走近路怕鬼;走远路只想着那条海、汊子、那条河,落潮时能否赶到,能不能趁落潮时赶过来,把怕鬼时手倒给忘了。可见,怕鬼是有条件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