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781R-RC/2021-09685
    • 发布单位:荣成市发改局
    • 内容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成文日期:2021-11-2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4年02月13日 15:02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2014年2月11日在荣成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荣成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志勇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项战略、三项建设”的总体部署,以“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兴荣”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克服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分析,保障经济平稳有序发展。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78.6亿元,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2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551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3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实现了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协调发展要求。

  (二)产业转调上档升级,结构层次明显优化。把推进产业转调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不断激发膨胀活力。2013年,三次产业比由8.8:52.5:38.7调整为8.9:50.6:40.5。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完成结构调整3万亩、流转土地4.2万亩,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11家;组建了远洋渔业协会和渔港协会,建成10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新增远洋渔船107艘,远洋捕捞产量增长62.4%。工业集群化程度提高,深入实施了企业扩张“3692”和公司上市“5113”等规划,以园区开发、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海洋食品、汽车和船舶工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转移,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引进成立了14家金融机构,实施了一批冷链物流项目,新增库容20万吨,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30家,好当家等6家企业成功入驻“好品山东”网络营销服务平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8%,占GDP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我市被省政府评为“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三)蓝区建设全面突破,特色优势更加鲜明。紧紧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围绕重大政策和事项集中发力,增创蓝色经济发展新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在规划上,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正式通过省政府批复,列入省蓝区重大事项,上升到国家层面,为争取和用好各项政策创造了条件;在重点园区上,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药品经济园和石岛冷链物流园获批全省海洋特色园区,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两个海洋特色园区的县级市;在重点企业上,成山集团等9家企业列入省蓝区60家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在重点项目上,好当家集团海洋功能性食品等5个项目列入省蓝区50个重点项目。2013年,全市海洋主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海洋业务收入增长26%,海洋渔业总产值增长12%。在全省蓝区考核中,我市排名第一,并获得山东省“蓝色经济最具竞争力县域城市”荣誉称号。

  (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生态文明再上台阶。突出重点板块开发,以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和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为载体,以旧城改造和园区拓展为抓手,以节能环保、生态宜居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了117条市政道路和农村公路的新建及改造工程、 47个镇驻地改造项目,全市22个镇街驻地通达天然气、15个纳入城市供水管网、20个实现集中供暖。持续开展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石材、扬尘、腥水、畜禽养殖等专项治污行动,对186家鱼粉企业进行整合改造,投资2.7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治理246家畜禽养殖场,完成80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全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圆满召开,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市聚集发展要素和承载高端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科技兴荣深入推进,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深入实施“科技兴荣”战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启动了科技镇长团,打造了8个公共技术研发平台,3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企业外出对接高校院所,达成合作意向8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成功举办第五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举办汽车及机械产业、修造船及零部件产业、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产业、企业投融资四个对接会,发布600多个成果,签订各类合作协议52份。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2.1%,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六)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以“转作风、作表率、提效能、促发展”为要求,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将审批事项由555项压缩到136项,29项市级审批事项下放到镇街、40多项政府和市场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鼓励创新创业,落实营改增、结构性减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负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先后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19次,参加国内外展会30多个,达成了一系列的投资意向,全年共实施了156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7.1%和16.3%,有力推动了域外资本参与我市产业转调升级。

  (七)坚持民生保障优先,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围绕医疗、教育、卫生、养老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实施民生重点工程。继续做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作,在基本保障全省领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市低保补助、农村低保补助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并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成功整合,将国家确定的20类重大疾病,全部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报销比例提高到70%,免费为群众查体35万人次。出台了《荣成市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2.51万名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全年募集善款1340多万元,加大了慈善助学、大病救助力度。广泛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人口自然增长率—2.58‰,保持正常负增长。设立了民心网、民生110、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等机构,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被评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为重要。虽然今年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但同时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优化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机遇,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市当前发展现状、未来预期和支撑因素,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市内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5%和10%,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三次产业比调整为8:50: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发展能力。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技兴荣”战略。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行业龙头强企牵头组建研发机构,推动企业研发平台共建共享,重点抓好海参、海藻、船舶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作,完善食品与医药、机械制造与装备等8大类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确保年内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通过实施机制保障和政策扶持,推进科技园区开发,以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为重点,加大投入,争取入孵企业超过50家、毕业5家,同时规划建设承接毕业企业的科技创业园,做好孵化项目承接工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展好“荣成企业全国百家院所行”和“第六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推动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重点项目上实现产学研对接,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强化人才保障,及时启动第二批科技镇长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月月大讲堂”、“金蓝领”高级工培训、异地人力资源对接等活动,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年内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6%。

  (二)加快产业转调,增创先行发展优势。加大产业转调升级的引导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荣成经济的“升级版”。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突出特色,做好休闲农业文章,全年完成结构调整3万亩,流转土地4万亩,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50家,培植休闲采摘园区20处,打造苹果、草莓、无花果等特色品牌。以远洋渔业为重点,加快斐济、印尼等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回运自捕远洋水产品力争突破5万吨。提档升级工业水平,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植,拉长做粗产业链条,促进主导产业集群扩张。海洋生物食品产业,抓好李冠成生物制药等42个高端项目引进建设,举办海峡两岸海洋食品展销会,打造“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品牌,确保全年集群规模达到1100亿元。汽车及机械产业,组建低速电动车产业联盟,启动一批机械加工企业升级项目、零部件配套项目和产能扩张项目建设,力争市内配套率达到30%以上,集群规模达到560亿元。修造船及零部件产业,坚持修造并举、“渔商”兼顾、错位发展,做大船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拓展海洋工程、军工装备领域研发制造,力争全年生产整船60万载重吨,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实施天久碳纤维、人太生物等一批新材料、新生物医药及新能源电动车项目,力争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3%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考核办法,引导扶持发展商贸物流、滨海旅游、科教服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和文化创意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推进主辅分离,完善服务业发展统计体系,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占GDP比重达到42%。

  (三)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支撑拉动作用。牢固树立抓园区就是抓产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各类特色园区建设,实现园区项目滚动发展。在园区建设上,培植壮大石岛冷链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药品经济园区等特色园区,吸引优质项目入园落地,加快高端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海洋高新产业园等新建园区的扩张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土地利用、产业聚集、规模效益方面的优势,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在项目管理上,落实大项目分包责任制和协调推进机制,重点抓好当年计划总投资288.5亿元的165个市级重点项目的服务调度,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

  (四)加大基础投入,全面建设新型城镇。以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荣成为目标,注重统筹协调,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按照“一城两带三片区”的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发展。崖头、石岛、好运角三大片区要环海发展,抓好重点板块和区域的开发建设,促进产城融合。俚岛、人和、虎山三个节点要环带发展,加快与三大片区的对接呼应。邻城各镇要环城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市区发展中。内陆镇要特色发展,大力培植休闲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突出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打造内陆村庄聚合带。同时以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镇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镇配套和功能,实施成山大道改造等207项基础设施工程,完成50条县级公路和农村公路改造,推进港西至成山调水等86项“三通两处理”工程。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健全三级网格化管理等制度,完善城镇功能,年内新建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61处,实现310处农村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全覆盖。

  (五)深化重点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紧紧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紧抓蓝色经济区和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同时立足产业基础,发掘地方特色,以“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和“生态宜居幸福荣成”两个品牌为主打,加大宣传推介,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全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拓展招商范围,内资方面,强化京沪、江浙、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外资方面,巩固韩国、台湾等传统引资市场外,加大对日本、欧美、香港等的工作力度,争取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确保全年到账外资1.21亿美元。

  (六)加强重点整治,提升生态效益水平。坚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打造“五位一体”生态荣成。强化扬尘腥水污染综合整治,积极推进鱼粉行业整合和石材企业综合整治,启动实施黄标车淘汰工作,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对规模化养殖场和重点污染区域养殖场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完成125家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力推新型清洁养殖方式,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坚持保护与修复同步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沽河四期等河道治理工程,对部分废弃采石场进行绿化,全市成片造林2万亩,推进镆铘岛和爱莲湾岸线生态修复,强化生态保护。

  (七)落实惠民政策,力促社会事业发展。把发展民生事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标。继续加大财政民生保障投入,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优待金等财政补助标准。启动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新中学、人民医院改造、社会福利中心等一系列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慈善、残疾人救助力度,深入开展为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服务和生活补助、免费查体等活动。做好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加大农家书屋的建设力度,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管护,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民生110、民心网等平台作用,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全方面打造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的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面开创“两个先行区”建设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