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民间口头文学,是早年群众——特别是儿童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它集中表现在讲故事和谜语上,是向儿童进行家教的最好形式。无论漫长的冬夜,还是炎热的夏夜,或围坐在热炕头上,或躺在星空下的草席上,奶奶或母亲们柔声柔气地讲述着善与恶、忠与奸相搏斗的故事,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童真世界,在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因此,它也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清代,蔡官屯林培蚧“爱说部如命,凡稗官野史,莫不搜罗视之,又乐听往事”。最后,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谚语等汇成册,写下《废铎呓》四卷,可以说这是荣成最早的民间口头文学集成。改革开放以后,石岛水产公司船队的姜学洋,又将自己多年搜集的民间故事自费结集出版,为荣成民间口头文学的集成作出新的贡献。
神 话
在荣成,山区有山区的神话,沿海有沿海的神话,而成山头一带的神话往往和秦始皇联系在一起,以增强故事的神秘感和趣味性。譬如“秦始皇水下筑仙桥”就是把“海神筑桥”的故事依附到秦始皇身上。说秦始皇得天下后想长生不老,要到仙岛采药。但到仙岛要有路呀,于是秦始皇就显出原形,在海底水下筑桥通仙岛。秦始皇是猪精转世当了皇帝,他怕人看到他的原形,便不准任何人靠近成山头,连他老婆也不许。他饿了,便登岸复变人形,敲锣为号,他老婆听到锣声便来送饭,违令则斩。不巧,有一天秦始皇干得正起劲儿,一只屎壳郎撞在锣上,“嘡”的一声,秦始皇没听见,他老婆倒听见了,连忙送饭。可到成山头一看,不见丈夫的踪影,却见水下一头大肥猪,正埋里埋汰拱石头呢。秦始皇饿了,变成人形登岸突然发现老婆正往水下看。秦始皇便问看什么,妻子便将看到的事告诉他,并纳闷那只肥猪怎么眨眼不见了。秦始皇发现妻子看到他的原形,顿时大怒,挥剑把妻子大卸八块,扔到附近山上。屎壳郎一见,吓得抱头鼠窜,从此,成山头没有了屎壳郎,却留下八块惟妙惟肖的妇女的肢体——人称“妇人羞”。
山区则以狐狸精的神话为多。这些狐狸精,有的异常善良,甘为人妇;有的非常伶俐顽皮,有的则憨态可掬,招人爱怜。黄山镇的峰山,可以说是狐狸精神话的集中地,譬如一位农民在峰山脚下耕地十分劳累,一只狐狸看到后十分同情。农民吃饭时,一个小女狐狸跑来对农民说我帮你耕。说着就扶犁赶牛耕地,结果把地犁得一道道深沟,农民啼笑皆非,用鞭子点着她的脑袋说:“你呀,净添乱。”可能点重了,小狐狸想:好吧.你说添乱我就添乱。第二天早晨农民到地里一看,真乱了!满地都是拳头大的石头。不过,农民没发火,笑着吆喝:“谢谢你,小东西,幸亏你拣了满地石头,要是你扔下满地粪,不把地给我臭坏了。”小狐狸一听乐了,一阵风把石头刮走了,搬来满地粪。农民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却愁云密布,直埋怨小狐狸,越埋怨小狐狸干得越欢,换来秋天大丰收。农民非常感激小狐狸,给它立了个小庙,献上自家喂肥的小公鸡。此后,人狐当亲戚走动起来。
海边的神话多是海里的灵物,像过龙兵、蛤精啊。而且人们根据各个海口形胜险恶编造出善、恶不同的神话来。有时是同—种灵物,有的恶,有的善。拿夜叉来说,一般情况下,它代表邪恶,“塞孔”这段神话就足以说明。有人夜晚在海边走路,被巡海夜叉逮住了。海夜叉惩治人有自己的方式,就是塞窟窿。凡有眼儿的地方,都用海沙塞住。不巧,被塞的人放了个屁,夜叉高兴地发现:这里还有个眼儿哪!直到用沙将人塞死。而另一个巡海夜叉则不同,它看到一位渔民每夜都背着酒葫芦在海里打鱼,冷了就喝口酒驱驱寒,夜叉就要过酒葫芦,往头顶上倒。据说夜叉的嘴巴在头顶上。夜叉喝完酒把打鱼人扶上岸,自己给渔人捉鱼,直到被龙王发觉,把它关了起来。但每夜渔人照常把酒倾在海滩上,至死不渝。龙王被渔人感动了,招渔人为夜叉,并将那个夜叉放了出来,让他们结成兄弟。
故 事
讲故事,荣成俗称“说光线”,从而说明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是以时间为线索,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故事大都比较完整,有头有尾,有时间有地点,或劝人为善,或歌颂好人。譬如《杨家葬》的故事就很典型,楮岛西南面深海里,有一条石龙,是一块好地气,谁家过世的人的尸骨灰埋在龙嘴里谁家一定能出个皇帝。相传五代的时候,赵匡胤、柴世宗和杨继业的祖上是好朋友,拜过把子。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想把自家祖上的骨灰葬在龙嘴里。不过,讲好,谁家先死人谁家先葬。石龙常年睡觉,只有除日黑头打个哈欠。所以,要葬一定要在除日黑头行动。恰巧,杨继业的祖上有人死了,他的后人就把尸体火化,将骨殖用小布兜盛好,准备派人赶在除夕之夜下葬。三个朋友中,数赵匡胤的祖上心眼多,杨家先死人对赵家是个威胁,赵家后代就当不成皇帝。于是,他把祖坟扒了,把祖先的骨头捣碎,和面烙成一个圆饼,交给杨继业的祖上,说:“你家出殡,我给准备下丧礼,要不石龙一生气,把老爷子的骨殖叶出来咋办?所以,我烙了个饼,先喂喂石龙;”杨继业的祖上一想,对呀,不祭石龙它能开门?于是收下饼,差人赶到东海。除日黑头那天潜下水去,恰逢石龙打哈欠,他忙把面饼扔过去,谁知没容他把杨继业祖上的骨殖丢进去,石龙已经把嘴合死,他连忙用柴棒撬,结果柴棒断进行龙嘴里。他没法弄开龙嘴,只好把杨继业祖上的骨殖挂在龙角上。这样一来,好了赵家,倒霉的是杨家,连断了半截柴棒的柴家还当了几天皇帝;虽说陈桥兵变给赵家把皇位夺走,毕竟还是当过皇帝呀!可怜杨家当了挂角将军,在朝吧,皇帝嫌他挡住龙眼;外出征战吧,皇帝又要他陪王伴驾。所以老杨家武艺再强,架不住皇帝老子翻来覆去,到最后死的死,伤的伤。不过,在众多的民间故事中,美好的爱情故事占很大比重,如狐狸精嫁人啦,鲤鱼精报恩啦,令人非常感动。据说有个村中间有个大湾,湾中间有两块大石垛在一起,因此叫垛石湾。垛石湾的水非常清,常有一些小鱼在游动,村里的孩子顽皮,便偷妈妈的缝衣针弯成钩子钓鱼。有一天一个无家可归的穷小伙儿路过垛石湾,恰巧看到一位小孩钓上一条金色小鲤鱼,那小鲤鱼正流泪呢。小伙子于心不忍就劝小孩放了小鲤鱼。那小孩不肯,他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要留小鲤鱼卖钱。后来经人说和,小伙子到他家为奴三年,把小鲤鱼放进湾早。小鲤鱼朝小伙子点了点头,一甩尾巴,溅起几朵浪花不见了。小伙子就给人家为奴去了。小伙子的东家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人很歹毒,非打即骂,活儿重还不给吃饱。小伙子总是默默忍受,总觉用自己的苦换下一条生命是值得的,只是担心小鲤鱼再别叫人钓上来,也不知它生活怎么样?眨眼,三年期满,小伙子离开大户人家,准备到其他地方谋生,就先到湾边辞别小鲤鱼。在湾边他自言自语地说:“小鲤鱼呀小鲤鱼,我要离开这里。你呀,好自为之吧。别贪玩,别贪嘴,不得好处人家会给你好东西吃吗?要不然,我走了,谁会来救你呢?”水面异常平静,连个浪花都不绽,小伙子叹了口气,说:“咳,你听也罢,不听也罢,我尽我的心,你呢,随你的意。我还是希望你平平安安。”说着,小伙子一滴眼泪掉进湾里。突然,一阵旋风,只听喀啦一声,垛石开了,湾水退向两边,露出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位身着金黄色衣衫的美丽姑娘在丫鬟的簇拥下,将傻愣愣的小伙迎进洞府……
民间故事并不全是歌颂真善美的,也有对丑恶现象的鞭笞和讽刺,而且相当辛辣。比如《奈何》吧。相传从前槎山脚下有个余家庄,有个人叫奈何,刚生下时父母双亡,人们可怜他,这家喂口奶,那家喂顿饭,好歹把奈何养大成人。却也带来不良后果。这奈何不仅不感激乡亲哺育之恩,反觉得乡亲应该养活他。三十大几的人了,游手好闲,吃东家喝西家,谁家有客不请自至,弄得乡亲哭笑不得。乡亲没法就给他在村外盖了座房子,置齐了家具、米面,心想这样你总得自己做着吃吧,也免得大伙心烦。可奈何怎肯自炊自食,依然回村吃东家喝西家,连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都没能治好他这毛病。乡亲们实在没法,便准备处死他。由尊长在酒楼上设宴,预先将奈何座位底下的楼板锯下,再用糨糊粘上,奈何只要坐椅子,非掉在楼下摔死不可。一切安排就序,就请奈何赴宴。好家伙!奈何一见酒肉,不要命似的跳到椅上蹲着,又吃又喝,可楼板就是不往下掉。老尊长挺纳闷,便假装小解到楼下去看一看。来到楼下一看,嗬!老尊长也惊呆了。只见四个小鬼光着脊梁,歪着脖儿,满身大汗淋漓地用肩膀扛着竹竿,硬把破楼板抵得结结实实。老尊长挺奇怪,便问小鬼这是何意。小鬼的头儿见问,白了老尊长一眼,没好气地说道:“都是你出的馊点子,叫我们遭这份洋罪!哦,你们供不起奈何吃喝想整死他,可你们想过没有,奈何死了到我们阴间来,我们可怎么过!”好嘛,奈何呀奈何,连阴间都怕你那张大嘴,叫乡亲怎么办呢?老尊长垂头丧气回到楼上。奈何见老尊长的位子空着,酒菜没动便从自己的椅子跳到老尊长的椅子上。老尊长回来见自己的座位被奈何占了,就到奈何椅子上坐,反正有小鬼们托着。再说小鬼们突然觉得肩上轻了,便用手擎着竹竿抹抹汗,不想此时老尊长一腚坐在椅子上,只听呼隆一声,老尊长摔到楼下。临死的时候他不由得长叹一声:奈何奈何,真是奈何不得!
传 说
荣成的民间传说十分丰富,特别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通过流传过程中的不断加工、演绎,使人物更加丰满,充满才智。这类的传说都比较风趣、幽默,充分体现了荣成人民的聪明才智,有些甚至能和《笑林广记》的故事媲美,如《五月端午初三过》。说是有个小孩非常高兴地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快过端午了。”妈妈看了孩子一眼,反问:“多咱过?”“初五。”妈妈问:“谁告诉你的?”“二大爷。”“咳!你 怎么好听你二大爷的!他做小买卖,净说谎。他说的日子一定有虚头在内,别听他的,咱初三过!”
张本禹斗地主的传说流传很广,特别脍炙人口。张本禹,宁津北场人,小名叫升子,了无产业,好打抱不平,人称“流球升子”。他给人当长工,遇到会算计的地主,决不轻饶,如《赛跑》。刘更臣是个小地主,人特别箅计,对长工十分苛刻,许多长工干不到一年便被他想法儿逼走了。旧社会的长工干不到月日是不开工钱的,他三年换了七个长工没花一分钱。张本禹得知这件事,主动上门当长工。刘更臣心里得意,觉得又白送来个劳力。张本禹上工后,活干得可以,就是慢腾腾的。三月初五上山锄麦子,刘更臣早早把张本禹叫起来,到五里岗锄地。张本禹非常听话地跟着刘更臣上了路,不过跟没睡醒似的东倒西歪,哈欠连天。这得多早晚才能走到地头啊!刘更臣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道:“老升啊,咱俩赛跑吧?”张本禹一听来了精神,问:“怎么跑?”刘更臣说:“我跑你追。”刘更臣撒开丫子就跑,心想你准得跟着跑哇。两人一口气跑了五里地,快到地头张本禹一把搂住刘更臣的腰:“东家,我可逮住你了!”
刘更臣看看天,心里非常得意,日头刚刚露红呢,就说:“老升,咱锄地吧?”张本禹傻乎乎地问:“拿什么锄?”“拿锄锄。”“我的锄扔在半路上了!“咳!你咋把锄扔了?”张本禹两眼一眯,笑道:“扛着锄我能赶上你吗,”还有一则叫《美物不可多用》:刘更臣请客.当然不会有张本禹的份儿,等客散席了,刘更臣给张本禹端来一碗饺子汤,里面漂着碎了边的饺子,说道:“老升啊,今儿个客人全他妈的大肚子鬼儿,就剩下这些饺子,你将就将就。再说,美物不可多用嘛!”张本禹不气不恼,接过碗连汤带水点滴不剩。吃完,便上山割牲口草去了。晚上,栏里的牲口撒着欢儿跑槽要草,就是听不见张水禹起来喂牲口。刘更臣急了,自己来到牲口棚.可是棚里半根青草也没有哇,就问:“升子。你削的牲口草呢,”“在槽边火管子里。”刘更臣拿起火管一看,只有四根芦子芯儿,骂道:“混帐,四个芦子芯能喂饱牲口吗’’张本禹回道:“美物不可多用嘛。”
谜 语
俗称破谜(荣成方言“谜”发“昧”音) 谜语是锻炼孩子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好形式。过去,对婴幼儿的家教往住是从谜语开始的。婴幼儿可以对谜底提问“隔哪儿近”.出谜者可以提示谜底的范围。它最大的优点在于根据孩子的年龄,由浅而深。如“兄弟俩一般高,一吃饭就摔跤”(筷子);“麻屋子,红帐字,里面坐个白胖子”(花生);“竹竿挑绸子,一年—窝猴子”(高梁);“紫色树,紫色花,紫色瓶里装芝麻”(茄子);“三片瓦,盖座房,里面坐个白娘娘”(荞 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适当加大谜语的难度,如“四六不成材,请客它先来,客来它就走,客走它就来”(抹布);“铜似营,水似营,十个指人打仗当兵,布丝儿讲情”(在盆里洗手);“天生疥,地生猴,火炼丹,水骨头”(星、石头、日头、冰)。孩子上学了,懂得的事多了,谜语不仅要有难度,措词也要形象准确,如“麻五爷勒杀柳林,穆桂英站在前门,佘太君左摇右晃,老康王滚出京城’’(簸箕);“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还则罢了,一提泪洒江河。”谜语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达到一定阶段,他们不满足一般的智力游戏,而是要求难度更大,从物向字的谜语发展。如“四面不透风,十字在当中,若将田字猜,是个糊涂虫”(繁体“亚”字);“左看三两一,右看一两三,左右—齐看,三两二钱二”(非)。通过这个谜底,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一种古老的数码——苏州码,这在民初以前是商业广泛采用的记账数码。有时由于汉字的结构,甚至把谜底编在谜语里,也让人大费脑筋。如“道(倒)士腰里两个眼,和尚腚早一根巾,平平常常两个字,难坏了多少读书人儿。”因此,在儿童教育中,在开发儿童的智力中,谜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至于儿歌、童谣等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语音能力方面,也应当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的: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适当加大谜语的难度,如“四六不成材,请客它先来,客来它就走,客走它就来”(抹布);“铜似营,水似营,十个指人打仗当兵,布丝儿讲情”(在盆里洗手);“天生疥,地生猴,火炼丹,水骨头”(星、石头、闩头、冰)。孩子上学了,懂得的事多了,谜语不仅要有难度,措词也要形象准确,如“麻五爷勒杀柳林,穆桂英站在前门,佘太君左摇右晃,老康王滚出京城”(簸箕);“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还则罢了,一提泪洒江河。”谜语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达到一定阶段,他们不满足一般的智力游戏,而是要求难度更大,从物向字的谜语发展。如“四面不透风,十字在当中,若将田字猜,是个糊涂虫”(繁体“业”字);“左看三两一,右看一两三,左右一齐看,三两二钱三”(非)。通过这个谜底,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一种占老的数码——苏州码,这在民初以前是商业广泛采用的记账数码。有时山于汉字的结构,甚至把谜底编在谜语里,电让人大费脑筋。如“道(倒)士腰里两个眼,和尚腚早一根巾,平平常常两个字,难坏了多少读书人儿。”因此,在儿童教育中,在开发儿童的智力中,谜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至于儿歌、童谣等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语音能力方面,也应当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