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荣成>荣成民俗

神灵崇拜

时间:2012年03月19日 14:51 来源:博物馆 浏览次数:

天地神

   荣成民间最崇拜、最不拘形式的当属天地神,俗称“天地”、,特别是男婚女嫁时,不拜天地不能成夫妻。春节夜半发纸祭祀的也是大地,而且一祭就是三天。至于它是个什么样的神,管些什么事儿,谁也说不清楚,好像一个无所不在又无所事事的神,有点像不管部部长,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不管。它既无庙宇,又无塑像,连个土地佬都不如,只能在每家每户里院南墙跟临时给它搭个座位,安张供桌,写个纸牌牌“天地之神位”,享受点人间烟火。平日,准也不当回事儿,也不祭祀,但过春节时半夜起来发纸,首先叩拜天地神。初二送神最后送它,并烧掉“天地”牌位,不遇婚丧,只等来年再祭。

 

日月星辰之神

    荣成民间对日月星辰之神的祭祀大都随节日或天象变化而行。如阴历七月七妇女多祭牛郎织女星,向天神乞巧。而八月十五则拜月,俗话说:“八月十五,月饼瓜果敬老天。”八月十五日拜月,荣成民间还是比较隆重的,大都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当院摆下小桌儿,桌上摆满放在盘里的月饼、瓜果等清供,大人往往合什垂目,默念自己的心愿,孩子们对月磕头,然后全家人—边赏月,一边品尝祭品。过去,人们对星星是非常崇拜的,据说地上有个人儿,天上便有颗星,而那颗属于自己本命的星星,如果明亮则主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如果主星晦暗,则命运多舛,或身体欠佳。如果主星红暗欲坠,则人寿将告终结。而对流星——俗称贼星,十分敬畏。特别是婴儿的衣服,不能在屋外过夜。即使没有晾干傍黑也要收来家。据说被贼星照了,婴儿长大手贱。对太阳神,荣成百姓并不拜祭,只是发生日食时人们十分惊慌,怕日头被天狗吃掉。每当此时,家家户户,人人小孩一齐拿起响器、铜盆、破锅、铁片等奋力敲打,吓退天狗,挽救日头。至于月蚀,人们似乎不太用心,可能是因为夜间人们不易觉察吧。

 

龙  王

    荣成沿海居民十分崇拜龙王,沿海居民把它当做海神,山区内陆则当雨神来祭祀、,据说龙王掌行云布雨。沿海的港湾孤岛,大都修有龙王庙。龙王庙和土地庙一样,均用石头搭成,但龙工庙比土地庙要高,要大,石头都是经过加工的料石,比土地庙堂皇得多,内坐龙王石像。祭祀时间是在龙王生日这一天。龙王生日荣成有两个:一个是海龙王,荣成沿海以六月十三为它的生日,这天也定为雨节。俗话说“大早三年,不忘六月十三”。据说这天总要洒几点雨星,也是关老爷磨刀的结果。所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到龙正庙烧香焚纸,摆供祭祀。祭毕,还要扯块饽饽皮儿贴在龙王脸上、身上。另一位是李龙爷,即俗称“秃尾巴老李”。李龙爷的生日是六月初八。据说李龙爷是文登人,生在柘阳山下一个李姓家庭。每次吃奶时,尾巴缠在梁上,头扎进母亲怀里,而每次吃奶母亲都要昏死过占。后来,父亲发觉了,趁它吃奶时用镰刀将尾巴割了下。它一阵剧痛,抓起父亲就扔进东海里去了,自己一阵风跑到黑龙江,所以,称它为秃尾巴老李。当地人则称为“李龙爷”。境内有句俗话:“你敢把我扔进东海里吗?”出处就是指李龙爷把父亲扔进东海里的故事。李龙爷虽然在黑龙江安了家,但每年都要回家看望、祭祀母亲,它脾气不好,往往带着暴雨、冰雹。不过,乡亲们对这位游子还是非常关心的,每到六月初八,当年属文登地界的人和、靖海、邱家、黄山、上庄一带仍给它过生日,焚香祭祀。这两位龙王在荣成影响很大,全县68处山会,其中祭祀龙王或李龙爷就达19处,占庙会总数的28%。

 

海神娘娘

    亦称天后,荣成人亲切地称之为娘娘,她是海上生产作业者的保护神,是沿海民间最崇拜的神祇。娘娘姓林,是比干的后裔,福建莆田贤良港人,为五代泉州巡检使林息的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后不哭不闹,父母就给她起厂个名字叫林默。七岁学书,十岁喜静坐一室,十五岁悟道,曾经渡海救助海上遇难船舶。一年秋天,父亲和哥哥坐船外出,风浪大作,林默正在织布,好像睡着一样,脸色大变,手里的梭子也停在空中。她母亲以为她白天睡觉了,轻轻拍拍她的肩,林默一惊手中的梭子落在地上。她醒了,难过地对母亲说:“哎呀!父亲没什么事,哥哥却落水淹死了。”果然,她父亲回家述说获救情况,母亲大为惊异。从此,她经常出海救人,二十八岁那年飞升。人们为纪念她,便建庙祭祀,人称“妈祖”,海边的人,对她非常虔诚,奉她为海上保护神,沿海各地均修有天后宫,俗称海神娘娘庙。天后宫大部分前后两殿,或前殿后楼。如石岛的天后宫就是前殿后楼。前殿为祭祀场所,后殿为寝殿,楼即卧室,内没床幔被褥,梳洗用具。每天有专人负责打洗脸水,洒扪卧室,叠放卧具,焚香敬茶。海上运输的帆船舱楼里专设神龛和香童,供奉海神娘娘。渔民或船员海上突遇风暴,都要焚香跪拜祈祷海神娘娘搭救,据说海神娘娘会送灯来,以挂在不同桅杆的不同方位昭示此行的安危凶险,给人们鼓舞和启示。过去很多航海者和老渔民几乎都有这种经历,并言之凿凿。你稍加反驳,就会激怒他们,并拒绝你的友谊甚至帮助。对海神娘娘的崇拜平时尚且如此,到她生日这天则更加隆重。清代康熙皇帝曾规定祭祀天后的规格和使用的祭器。但民间则是自己发的,每到这—天,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拥向天后宫,妇女献上精心绣制的花鞋、幔帐;男人们则焚香烧纸,顶礼膜拜,船家或渔行也以此还所许之愿,唱戏酬神。从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庙会,会期大都从谷雨起持续到三月二十五日。

 

土  地

    荣成民间有个逗小孩的谜语:“破破,一个疃一个!”谜底就是土地神,因为他最贴近群众,人们便亲切、不恭地称他为“土地佬儿”。土地庙比较简陋,多用石头砌成,而且大都建在村落的下水头,即水尾之处。因土地庙建在水尾,可返气回堂,有利于村落的繁荣昌盛。土地原是灶神演化而来,专司土地和农作物生长,所以他的生日定在农活开始活动的二月二。后来,他又兼任城隍手下的地方官,负责阴差。据说人死后,鬼魂先到土地庙向土地爷报到,并在那里羁押三天。因此,死者的家属在人死后,首先报庙,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那里。因为死者的鬼魂暂住在那里,所以一天三次送饭——即汤水,而且给土地佬烧些香纸,请他手下留情,不要为难死者。至于城隍,民间并不太重视,它驻在县城,同百姓不太发生来往,只有城里的人或当官的求助它。清代,荣成新县官到任,先参拜城隍,并在庙中斋戒三日,才能到县衙拜叩、交接。至于署理也就是代理县令的,必须在庙里办公三月,让城隍在冥冥之中考察后才能人衙办事。

 

灶  神

    俗称灶王,过去没有月份牌,也没有年历,参看日历的只有一张灶马头,并把它贴在东锅台上方,从而成为灶王爷的标志物,因为他是玉皇人帝一宗的,都姓张,所以受到玉皇大帝的特别信任,这位张灶王便被委派到各家各户当坐探,监督这家人的一切言行,每年腊月二十三口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对待这么一个小神。人们本该不太尊重,可他和玉皇大帝是一家,嘴又特别碎,人们便不敢轻看。到了腊月二十三,便用糖瓜、黏糕等甜食和黏食辞灶,粘住他的嘴,上天想碎嘴说坏话也张不开嘴。有的人家更绝,不仅供糖瓜、黏糕,而且还供上一碗拌上地瓜经过发酵的酒糟,嘴给粘住了,脑袋也让酒糟给醉糊涂了,凡人做的事他一点记不起来,还汇报什么?

 

财  神

    财神是荣成民间最受崇拜的神祇之一。荣成供奉的财神各式各样,有画着右手高擎钢鞭、左手托着金元宝、脚踩猛虎的玄坛赵公元帅。有的画着头戴纱帽、身着红袍、腰系玉带的白须老者,人们说他是比干,叫文财神。还有—位谁都认识的绿袍红脸的关公关老爷,据说他是武财神。这三种财神都是木刻年画,大都贴在客屋墙上。不管哪种财神,每到除夕黑头发纸时,人们总按灶马上注明的财神方位,提着升,端着供盘到村外野地焚香叩拜,然后拣块石头或者土块,反正摸到什么是什么,丢进升里,不说话、不回头,回家后放在神案下面,这叫迎财神。至于富家,除年节敬财神外,每年七月二十一日即财神的生日,也都要敬神,然后举行宴会,掌柜与伙计同桌饮酒,预祝发财。

 

嬶佝老爷

    这是一位非常邋遢的神,专管防治气管炎和肺哮喘。过去,荣成这两种病特别多,人一发嬶就喘,喘厉害了,人就佝偻了,所以叫这神为嬶佝老爷。这两种病大概与荣成民间没有蔬菜而用虾酱、大酱佐食有关。再者,沿海冬天多用海苔草烧炕取暖,烟气很重,呛人所致。人们在祈祷的时候,往他身上抹酱、撒盐、挂储萝卜菜。所以,每次祭祀时,都把这位神抹得一塌糊涂,十分狼狈。

 

蚂蚱神

蚂蚱神不同于刘猛将军。刘猛将军是皇帝钦命各县的例庙之一。蚂蚱神是民间奉祀的神祇,样子很像油蚂蚱,坐姿,六条腿在胸前合抱。这尊神,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祭祀,也表明人们对自然的无奈。荣成是个农业县,早年经常发生蝗灾,蚂蚱神就是管蝗虫的,人们祭祀它,祈求减轻蝗灾。有的则在萝卜地、荞麦地里用三块瓦片搭座小庙,祭祀蚂蚱神以驱虫。   

 

山  神

山神庙与土地庙差不多,都是用石砌成。人们为了上山干活安全,不为狼鬼所害,每年都要给山神焚香祭祀,祈求山神保佑。

    其他神祇如送子娘娘、井神、关圣帝君、门神、花神、痘神以及职业神如鲁班、太上老君、嫘祖、唐明皇等,大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用时则祭,不用则罢,或者本职业祭祀,他业不祭,所以,不设常祭。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