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联
构成商店重要组成部分的对联,把不同行业描画得惟妙惟肖,特别喜人。荣成商店对对联也特别讲究,大都重金请名人书写:
湖广绸缎,苏杭化妆。
楼上云霞五色,楼下锦秀千重。
绫罗绸缎,丝纶棉麻,货真价实;针头线脑,修妆日用,童叟无欺。(百杂货业)
美味常招云外客,清香能引月中仙。
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饭店酒肆)
米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此箱此仓五谷满,如泉如流百家盈。(粮食业)
不论男女老幼,冠冕当分夏冬。
脚踏实地前程似锦,步履严谨登月凌云。(鞋帽业)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士农工商沧海之舟。
薄纸千张请试巧手,秀管—支妙绘花容。(文具业)
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进店虬髯太岁,离去白面书生。(理发业)
石池春暖人宜浴,水阁冬温客最多。
荡漾香汤和气脉,洗心涤虑;漓淋津汗长精神,振衣弹冠。(浴池)
只愿世间人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
南参北芪,匣内九散,延年益寿;藏花川贝,架上膏丹,返老还童。(医药业)
当窗尘不染,出匣月同明。
远悬虞代陶人职业,近想现时巧匠能工。(玻璃陶瓷业)
聚来百亩雪,化作万家春。
弹起白絮皆成朵,衣遍世人是此花。(棉花店)
红日附西,行客身倦堪止步;群鸦噪晚,离人马疲可停骖。(旅店)
幌 子
除此之外,贸易民俗中,服务业的幌子最具特色。幌子,其实是一种商业广告,在我国,其历史也颇为悠久。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文中就有挂酒旗的记载:“宋人有酤者,升概甚平,遇客共谨,为酒共美,虽帜甚高,著然不售。”可见酒旗已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广告形式。以致唐代诗人多以酒旗人诗,如刘禹锡的“城外春风吹酒旗”,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由此可见幌子既是一种广告,又是一种招牌。当铺斜挂止四方形木牌,中间写一“当”字,下拴红绿布条。鞋店挂一双大鞋,帽店挂一顶精制的帽子,刀剪店挂把大剪刀,酒店挂一串酒壶等。幌子不能随便乱挂,如饭店挂用红绸包裹带流苏的罗圈就很有讲究,如挂三只串联的罗圈,则表明是大饭店有高级厨师,单间雅座,设备齐全,可包办酒席;两只 罗圈表示一般饭店,既有高档佳肴,又有家常便饭可任顾客挑选;挂一只罗圈,则是小吃铺,是花钱少、吃得饱的地方,但门味不能太挑剔。如果罗圈没包红绸子,也没有流苏,那就是大车店。